无奈之下,唐璎只得令兵卫退了出去,随后转眸看向孔玄,眸光起伏不定——
“你既这般虚弱,那便留下来再休养一阵儿吧,横竖也不差这几日,我去同陛下说。”
“——多谢大人。”
似是看出了她的失望,孔玄苍白的面色逐渐变得柔和起来。
嗓音虽听着虚弱,却无端透着某种悲壮感——
“大人且放心,草民自知罪孽深重,当堕阿鼻地狱,已无救赎的可能……但在正式伏法前,某定会亲自登门向冯夫人磕头请罪,不求原谅,唯求让她心安。你们只消再等我几日,等我彻底”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偏过头,垂眸续道:“病愈……”
唐璎“嗯”了一声,似也没抱太大希望,转过身去替他写方子了。
写着
写着,趁孔玄分神的空隙,突然抄起一把镰刀朝床榻上扔去,刀刃直指男人眉心。
利风骤起,只几息的功夫,便被床上的人闪身躲开。
“果然,你不是孔玄。”
她回过头,转而推开大门,看向隐在廊庑深处的男子,挑眉扬声道——
“我说的对吗?墨大人。”
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曾几何时,你我也是……
墨修永自廊柱后拐来,面色沉凝,眸中泛着凛冽的寒光,周身气息阴冷到极点。
“你从何时开始察觉的?”
唐璎回头瞥了眼错愕的“孔玄”,将门扉掩好,一步步扎进雪地里,踏入回廊,在墨修永跟前停了下来。
“大人可还记得任御史从建安寄来的那份文卷?”
墨修永点头,“自然,可那不是玄叔……”
话说到一半,又似想起什么,一双惑人的凤眸中飘过了然。
“原来如此,你竟从那时起就已看破。”
“并非看破,只是起了疑心。”
唐璎弯腰拂开靴面上的雪,抬头与他对视,清润的鹿眸中透着一如既往的沉凝。
“孔玄乃杀害冯司正的凶犯,是以任轩对其生平的记载可谓详之又详。可除此之外还有一人,未曾犯案,亦未留下过任何画像,却又与孔玄息息相关……”
烈风刮过,她被雪渣呛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续道:“关于那人的生平,三司官员自不会费墨记载。然任轩做事仔细,整理完孔玄的卷宗后,亦不忘在文卷末尾新添了一行字,虽只是寥寥数笔,却足以令人窥见端倪。”
那行字便是——
“孔青,孔玄兄,与孔玄同卵双生,乃武艺超群,根骨奇佳的练武之才。”
庆德年间,冯龄的死闹得满城风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太祖皇帝必不会让孔玄活着走出建安城,是以唐璎在登闻鼓院时便隐有猜测,冯高氏在柳都门见到的人或许并非孔玄,而是与他一同打劫使臣车队的胞兄孔青。
“念墨楼初见时,‘孔玄’便有些不太‘正常’。”
唐璎凝眉望向亭外的雪,眉宇间透着清寒。
“室外雪窖冰天,屋内的炭火却烧得极旺。你、我、张己,乃至随行的兵卫虽觉燥热,身上却并未出现任何异常,唯有陛下和‘孔玄’二人的额头上淌着细汗。”
简言之,孔玄体虚畏寒,亦非习武之人,即使身处和暖的室内也绝不会在这般严寒的冬日里流汗。
流汗的人,只会是孔青。
“原来如此。”
墨修永颔首,眉宇清俊,凤眸中凝结着淡漠,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
须臾,薄唇微启,“还有呢?”
“还有……”
唐璎咳嗽一声,续道:“那日在宝船上,大人说起自己被人掳去兴中的经历时曾提到过,护你逃走的青叔武艺高强。”
她微微抬首,眸中精光乍现——
“方才我不过随意一试,他便露了马脚。”
之后的疑点就更不用说了,黎靖北问责“孔玄”时,未着官服,“孔玄”却当场就认了罪,似乎并不怀疑他的官身。哪怕黎靖北后来又以“朕”自称,也未见他有多大反应。
直到墨修永将此疑点提出,他才勉强补了个“与太祖皇帝肖似”的理由,然而这句话也漏洞百出。
先不说孔玄当年是否见过庆德帝,便说天子一行人赶到念墨楼时,“孔玄”就已被张己扣着肩膀跪下了,回话时亦未抬过头,便也无从得见天颜。
既如此,他又如何知晓今上的长相?还将之与太祖皇帝的容貌做对比?
结论只有一个,“孔玄”在被捕前便已经从某人那里知道了黎靖北的身份,且甘愿束手就擒。
以上种种皆为猜测,直到“孔玄”腹痛那日,唐璎亲自替他拿脉,探切到他的脉搏稳如洪钟,内息浑厚而绵长,实为习武之人,加之其与孔玄如出一辙的长相,内心便更加确定了几分。
之所以隐忍不发,也是想知道他与这背后之人究竟要将这出戏唱到几时,目的又是什么。
申时,寒风渐止,雪却越下越烈。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