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已经能感受到他的不凡了。”

  所有人把目光齐齐放在了张九龄的身上,以眼神示意询问他:张公,王维是谁啊?

  张九龄脸上难得是迷茫恍惚。

  他在自己的脑子里翻找许久,始终没寻到一个叫王维的后生。

  他对着齐刷刷发着光的眼睛,摇了摇头。

  众人表示不相信。

  天幕说了呀,这是张公你提携的晚辈,有人才不要藏着掖着,拿出来大家一起看看啊。

  李林甫深深看了一眼张九龄。

  没看出来啊,正直如张公也会干出这种私藏人才的事情。

  这是什么意思,留着当后手对付他?

  人才不早早拿出来培养,只能被捂坏了。

  就是李隆基,也坐直了身体,往张九龄的方向看去,满脸询问。

  无他,那句“大名鼎鼎的诗佛”,以及铺天盖地的弹幕实在太过让人震惊。

  就是贺知章出现的时候,都没能产生这样轰动的效果。

  他实在好奇,这样一个才子究竟是什么样子。

  张九龄百口莫辩。

  他并未藏着什么人才,就是有这种能引起后世这样轰动的人才,出于惜才之心,他也该早早拿出来才是。

  再说了,是这种惊世之才,就是不用他提携,步入官场哪怕片刻,也是该崭露头角的。

  不至于到现在都没什么动静啊。

  而此时长安城的崇仁坊因为放榜挤挤攘攘,被裹挟在人群之中的王维脚不沾地,随着人群流走,一身气度难得因为环境消失了大半。

  周围是喧嚣的叫嚷,肆意的交谈,甚至还有小贩的吆喝远远传来。

  人群里的王维一双眼眨了又眨,两眼震惊。

  大名鼎鼎的诗佛,这是在说他吗?

  后人这般激动,皆是为他?

  【王维,又叫王摩诘,王右丞,我们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他的诗。但或许,大多数的人对王维的了解,也仅仅只是他的诗。王维是个怎样的人呢,首先他家世很好,他出身于唐朝五大门阀士族之一的王氏,他的母亲崔氏也是北方豪族,父母双方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羡慕,想拥有。]

  [有这身份吃喝不愁啊。]

  [怪不得王维能写出那些山水田园诗,原来本身就过的挺惬意?]

  [真好啊,怪我投胎没投好。]

  王维因为吃惊而微张这嘴。

  原来天幕说的,真的是他。

  他就是被后人称呼为“诗佛”的那个王维。

  李隆基看着天幕,中肯评价道:“放在几十年前,确实是不错的家世。”

  【因为他的诗太过出名,很多人单单知道他诗写的好,却不知他画也十分不错。钱钟书先生认为王维是“盛唐画坛的第一把交椅”,在画画方面,他是盛唐第一。也正是因为他精通诗画,所以才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评价。】

  众人对这个素不相识的王维更是高看了一分。

  他们虽不知道钱钟书是谁,但能得后人尊称一句“先生”,想必是大家了。

  盛唐第一把交椅,那这个王维在作画方面,无人能出其右啊?

  众人有感慨,有赞叹。

  这对王维的赞美之声排队一溜烟跑进李林甫的耳朵里。

  沉默的李林甫心里有几分不爽。

  他作的画也是人人称道的,怎么天幕讲他的时候,没有提及于此,反而紧抓着他认错字这方面穷追猛打,逮着他的脊梁骨就是一阵猛戳。

  李林甫悄悄摸了摸自己的后背。

  这小动作被宇文融看到了,被李林甫怼了没多久后,他又开始跃跃欲试想找骂了。

  “哦呦,李公这是被天幕背刺的太过了吧?背疼,腰疼?”

  李林甫依旧没看宇文融:“宇文公原来这样好奇我的感受?”

  接着他点头:“我理解,毕竟宇文公没有体会过,好奇些是尝事。”

  最后李林甫终于分给宇文融一丝视线,但这眼神怎么看都带着不怀好意:“或许宇文公永远体会不到了。”

  天幕都已经讲到他,这个占据宰相之位十九年的人了,宇文融在那个旮旯?早死了吧。

  天幕不会再提他了。

  宇文融又碰了一鼻子灰,没气到李林甫,反倒把自己气得够呛。

  【诗好,画好,王维在乐理也是不错的。精通乐理是从祖上带的基因,王维把这个基因发扬光大,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太乐丞。不仅仅是这样,史书上还记载,王维“妙年白洁,风姿郁美”,这是人好看,还有气质。】

  [哇,人间理想。]

  [长得很帅我喜欢。]

  [原来这是年轻王维的样子,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