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大范围生物信号异常波动,建议立即查看监控画面!”
系统的警报声在指挥中心炸了锅。我甩开手里的资料,盯住指挥席正前方的大屏,手掌划过面板切换成全景监控。
一排排数据跳得飞快,城市轮廓像棋盘一样被各种红色小点占据。
刚才还在缓慢游荡的感染者,在画面上突然都变得活跃起来,我的手按在桌沿,视线往下移了移,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主城区街头,以前那些低头徘徊的丧尸,异变得分外明显。
有的皮肤上的烂掉部分居然完全长出新肉,浑浊的眼白越来越淡,瞳孔里劲道比正常人还足——我吸了口气没敢发声,怕声音太大错过细微变化。
这些生物的走路姿势从蹒跚改成了有节奏的步伐,高个低个聚到一起,分出几个队列。
我加大倍率,看到一名感染体捏着块石头,敲击着废弃的车门,一下一下,声音极有规律。
其它感染体听到声音后,迅速转头,把动作调整一致。
系统标注:“出现早期原始沟通行为,具备初步协调能力。”
“这就是档案中描述的第二阶段变异!”我手指有点发紧,另一只手直接点开数个子屏逐个看过去。
每一个屏幕上,变异体队伍都在自发抽调个体。
有的把守交叉口,有的把地上破纸箱、广告牌丢成整齐的一溜,在路中央垒成障碍物。
所有分工清晰,不再是盲动乱撞。队里有瘸腿的、有手残的,居然被两侧的个体搀住,一点没乱。
我看得差点忘了呼吸。
城市北区的警戒据点亮起红灯,我把画面切过去——这里三十多个智能变异体分成四队,围住幸存者据点。
我稳住了情绪,暗自点开音频监听,里面是指挥区守卫快速的呼吸声音。
“正面有难缠的,侧翼还安全!”对讲机里一个大叫。
我没等他说完,屏幕上的感染体两队突然冲这句调度发起进攻。
剩下两个小队分派一边拖拽废旧沙发堵住侧门,一边有人直接消失在小区下水井口。
我调出红外扫描,几个信号正穿过下水道,目标直指据点后墙。
我捶了下操作台,这帮家伙居然会分正面佯攻和侧翼突袭。
“它们学会了兵法!”我小声嘀咕。数据面板一边刷新,一边列出“智能变异体战术进化,具备战术协同能力”和“具备环境适应与快速学习属性”的提示。
城北的监控音波折线异常抖动,系统提示:“检测到感染体间多频率声波信号,疑似指令通讯。”
我把音轨滤去杂音,一串节奏分明的低频律动反复袭来。
随着正面阻击,侧翼小队突然松手退开,再三回合,防守一方丢掉了外围铁栅栏。
感染体一队立刻顶上,绕到守军火力盲区。几个看得出的伤残体,却只管拖着身体搜集现场遗留物品。
它们发现火力集中的地方会本能地改变方向,专门挑守卫最分散薄弱的小门,不再死磕硬闯。
我点开系统日志,短短不到十分钟,变异体已经调整了两轮进攻路径与分工。
每个队伍似乎有人专门发号施令,遇上打不过的据点,就立即转换方向联络后方支援。
“变异体集群学习能力远超前期预测。”系统自动推演给出结论。
我摘掉联络耳机,专注分析屏幕上的数据,不甘示弱地加大了监控力度。
三道数据曲线疯涨,系统忽然提示:“生物网络活跃区域显着扩散,部分变异体可发出次声波控制信号。”
我见红外扫描下,部分个体的脑部温度高于常态,分析模块马上弹窗:“疑似指挥变异体可传递战略信息。”
我指腹敲击桌面,推演模式下,假设一队遇到大规模反击,立即会有隔壁街区的“节点”释放高频信号召集其它队伍增援。
实际场景很快应证,我监控到一支小队快要全灭,附近几个小队突然掉头,呼啸般朝这里冲过来。
整个城区发现高密度次声波通讯区域,覆盖面积大到让我胃里发紧。
系统列出:“单体间存在生物网络连接,城市范围内可构建分布式集体。”
屏幕上每个红点代表一个已经觉醒“智能”的节点。
我的手不自觉握紧,推演面板上迅速出现了“集体意识军团”模拟沙盘,每增加一个感染体,整个系统响应与协作效率就提升一截。
“传统堵门围剿法彻底没用了,”我低声道,把心头的不安压了下去。
“这些怪物……不,现在根本不是怪物,是敌人。”
我喃喃自语,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智能变异体的攻击目标上。
调取最近攻击热点的数据轨迹,发现它们从不围攻杂乱的民宅,只选守卫森严的安全屋、装备库、实验所。
系统绘制了搜索路线的热力图,那些控制区域就像被有条理地划分出来。
我的眉头压得很低,再翻阅档案数据。零号主体的位置被重点覆盖,小雨被特别标记的区域已被好几个变异体编组抵近搜索。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