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承载真名

  陈平安微笑道:“原来我这么让人厌烦啊,能够让一头化外天魔都受不了。”

  白发童子有意无意瞥了眼撑起那座建筑的四根柱子。

  此后陈平安继续修行,化外天魔继续逛荡,两两沉默。

  这一天,陈平安脱去上衣,裸露背脊。捻芯随手扯出那条脊柱,开始剥皮缝衣,再以九叠篆在内的数种古老篆文,在陈平安脊柱以及两侧肌肤之上,铭刻下一个个“真名”,皆是一头头死在剑仙剑下的大妖,俱是与牢笼如今关押妖族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远古凶物,关系越近,因果越大,缝衣效果自然越好。当然,陈平安所受之苦,就会越大。

  为防止陈平安由于不堪重负,道心崩溃,血肉消融,最终导致功亏一篑,捻芯只得给陈平安传授了一门独门秘术,让其能够稍稍分心。

  这其实是无奈之举,毕竟陈平安尚未跻身远游境,哪怕经过那座金色岩浆的淬炼,陈平安的武夫体魄依旧无法承载过多大妖真名,捻芯每次书写三个,已经是极限。

  陈平安只剩下一只手可以驾驭,其实缝衣到了后期,当捻芯铭刻第二头大妖真名之后,陈平安就连一丝心念都不敢动了,可即便没有任何念头支撑,依旧手指凌空,反复虚写二字:宁姚,宁姚……

  捻芯身在牢狱,对剑气长城之事,从不过问半句,所以不知道这个宁姚是谁。

  偶尔休憩期间,捻芯就瞥一眼陈平安的手笔书写,难免好奇,哪个女子,能让他如此喜欢?至于如此喜欢吗?

  牢狱关押的六十一个中五境妖族已所剩无几。

  今天捻芯的缝衣,尤为关键,是脊柱处的收官阶段。

  老聋儿双手负后,专程赶来观摩缝衣。身为妖族,看人吃苦,总比看人享福更舒坦些。

  白发童子在旁喊孙子。老聋儿应了一声便当聋子。

  陈平安早已枯坐入定,心神沉浸,三魂七魄皆有绣花针钉入,被捻芯死死禁锢起来。为的就是防止陈平安一个吃不住疼,身不由己,坏了环环相扣、不可有半点纰漏的缝衣事。

  捻芯对于此次缝衣,为陈平安“作嫁衣裳”,可谓用心至极。

  道理很简单,如此练手机会,她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了。而且一旦成功,至少两座天下的练气士,尤其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宗门谱牒仙师,都会知道她捻芯,作为过街老鼠一般的缝衣人,到底做成了怎样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要像那人间每当提及棋术,注定绕不开白帝城,说到道法,就绕不开天师。

  所以捻芯比陈平安更渴望成功。以至于作为一位玉璞境修士的缝衣人,她下刀、出针久了,都会经常感到眼睛发涩泛酸,便拿起手边那枚养剑葫,倒出一颗水运浓郁的碧绿珠子,仰起头,将其滴入眼眸中。

  除了向陈平安借来的养剑葫,捻芯在两次缝衣之后,就拿出了两件压箱底的仙家至宝,分别是金箓、玉册。

  老聋儿低头看着金箓、玉册,点头道:“好东西。”

  白发童子惋惜道:“可惜了。用完之后就作废了,不然我家隐官爷爷,一定会两眼放光。”

  两物都是捻芯的道缘所在。

  捻芯曾经与陈平安坦言,她的修道机缘,除了缝衣人的诸多秘术神通,再就是来自金箓、玉册,皆是极为正统的仙家重宝,能够与缝衣之法相辅相成,不然她肯定活不到今天。

  寻常修道之人,哪怕与捻芯同为玉璞境,根本看不清金箓、玉册的内容,就像存在着一座天然的山水阵法。只不过老聋儿和白发童子,都很不寻常。

  玉册是中土神洲一个古老王朝的禅地玉册,册分二十四简,简与简之间以金线串联,每一片玉册都被秘术裁齐磨光。

  金箓是一部《箓牒真卷》,真卷又名《授箓图》,全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计十六个大字,前八字“三洞金文总真仙简”,字体皆是云篆,云雾缭绕,缓缓流转,后八字“道法与天地共长存”,是祈福之语,是龙虎山一位大天师亲笔撰写。第二部分是六十一位神仙画像。第三部分才是整部《箓牒真卷》的正文,内容是一位皇后娘娘,希冀着成为道教上仙玄君。传闻王朝覆灭之后,女子潜心修道,最终举霞飞升。

  玉册还好,摊放之后,不过一尺。但是那部真卷,全部摊开,长达丈余。

  之所以取出这两件重宝,是捻芯会以缝衣人独门术法,或摘文字,或剥取符箓,或拓云纹,再以诰敕贴黄之法,一一安置在陈平安的肌肤、筋骨之上。所以说捻芯为了此次缝衣,已经到了倾家荡产在所不惜的地步。

  至于陈平安会遭受多大的劫难、苦痛,捻芯根本不在意,既然敢来此地,敢做此事,就乖乖受着。

  这会儿看着地上的金箓、玉册,老聋儿才记起一件小事,先前他答应了陈平安那桩买卖,用以换取三名弟子全须全尾地走出牢狱。

  双方谈妥了,老聋儿需要拿出一门适宜妖族修行的道法,以及两件法宝品秩的山上物件,而且必须是法宝当中的珍稀之物,无论是炼化还是使用,门槛要低。

  赠送两件法宝是小事,但是那门道法,就有些小麻烦了。一门传承有序的山上道法,必然禁制极多,就像方寸物和咫尺物,以及某些珍稀符箓,都有开门、关门之法。又如龙虎山天师府的某张祖传符箓,都是历代天师层层加持,天师府子嗣之外,别说是炼化,任你是仙人境修士,一样提都提不起。

  仙家的高深术法,以诀成书的,往往契合大道,编撰成书成册之后,天然蕴含神异,一来承载道诀文字之物,材质定然不简单,二来哪怕大修士撤去了种种禁制,境界低的练气士一样看不成。所以宗字头仙家,往往珍藏道书,更多是口传心授,是谓“亲传”。并且传道人的口传心授,也绝非易事,一着不慎,就要坏了弟子道心。

  老聋儿想了想,那本道书,自己留着也没意思,反正从无开宗立派的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