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剑来(1-28册)出版精校版> 第33章 少年已知愁滋味

第33章 少年已知愁滋味

成功钓上一尾一尺多长的青色江鱼,但光是将鱼拖上岸,由于怕钓竿折断或是大鱼脱钩,就又花了将近一刻钟。崔东山一直蹲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帮忙提着鱼。结果这顿晚餐多了一锅丰盛美味的炖鱼,自认功劳卓著的崔东山下筷如飞,跟李槐争抢得面红耳赤。

  吃过饭,和于禄一起收拾残局,空闲下来后,陈平安就开始沿着江水练习走桩。于禄则借了钓竿,自己去找地方钓鱼。林守一和谢谢下棋,李宝瓶看书看得入神,李槐的书箱里多出了一个琉璃美人,是他跟崔东山打赌赢来的。这还真不是崔东山放水,李槐是靠猜围棋黑白子的多寡赢的。公平起见,由背对着两人的于禄来抓棋子。结果崔东山两胜三负,输掉了琉璃美人,李槐不但保住了那颗虫银,麾下又多出“一员猛将”。

  陈平安一路走桩,走出去很远,最后独自坐在江畔石崖上,迎着江风,配合十八停的呼吸法门,尝试着以最慢的速度练习走桩。

  动静之间,气定神闲。

  离开水路后没多久,在一座远离人烟的山头,他们碰到了一伙不堪一击的山贼。林守一显露了一手刚刚入门的雷法,歹人就吓得屁滚尿流。

  陈平安一次夜钓,钓起了一条半人长的大青鱼,下了水才成功抓获那尾稀罕大鱼。他高兴地回到篝火旁后,看到守夜的于禄就咧嘴大笑。

  于禄望向这个满身湿漉漉的家伙,伸出大拇指。

  之后途经一处布满戾气的乱葬岗,鬼魂围攻,雷法渐成的林守一大显威风,每次出手,隐约之间有雷声,尤其是满脸熠熠生辉,依稀有浅淡的紫气缭绕全身,宛如一尊雷部神将。阴魂鬼魅被雷法镇杀数十之后,乱葬岗深处有灯火亮起,伴随着瘆人的呼喝声,一抬四角悬挂灯笼的极大轿子阴气森森地飘然而来。

  在陈平安和谢谢共同护在身边的形势下,林守一以并不娴熟的雷法独力支撑片刻,仍是敌不过轿子里那个乱葬岗的地头蛇,一个修行百年凝聚出真灵的鬼物。

  从未出手的于禄蓦然向前掠去,轻轻松松一拳就打散了鬼物的全部灵气,打得它烟消云散。在那之后,林守一便愈发频繁地翻阅起了《云上琅琅书》。

  就这样,众人终于来到了大隋关内,顺利过了那座并不雄伟高大的关隘城门。

  李槐念叨着这地儿真心不如大骊的野夫关,差太远了。

  但是下一刻,关隘内的街道上马蹄阵阵,从远及近,越来越震撼人心。

  陈平安让所有人都待在路旁别动,让出道路。

  只见二十余精骑风驰电掣而至,以银甲持枪的魁梧武将为首,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人,背负着一把桃木剑;一个肌肤白皙的无须老人,双手拢袖安然坐在马背上。这两个世外高人模样的老神仙一左一右护着一个面如冠玉的少年郎。

  陈平安看到那个少年后,心头一震。怕什么来什么。

  那个曾经出现在小镇的锦衣少年瞧见陈平安一行人后,大笑着一马当先冲出队伍,在距离陈平安他们还有十数步的时候就早早勒缰而停,动作娴熟地翻身下马,大步前行,扫视了一圈,最后对陈平安笑道:“咱们又见面了!”

  少年手握马鞭,敲打手心,自顾自说道:“你知不知道因为那条金色鲤鱼,还有那个我事后才知道叫‘龙王篓’的宝贝,害我差点死在大骊边境?”他猛然大笑起来,“但是我还是很感谢你!哪怕我当时给了你一袋子金精铜钱,现在看来,仍是我占了你天大便宜。我发过誓,下次见面,一定要给你更多的报酬……”

  少年一拍脑袋,有些不好意思,自我介绍道:“我是大隋弋阳郡高氏子弟,你可以直接喊我高煊。”

  那名同样见过陈平安的无须老人正要说话,名为高煊的少年摆摆手:“无妨,名字而已,本来就是让人喊的。”

  高煊望向他们,笑道:“我是亲自来接你们去往我大隋山崖书院的。”

  从这一天起,高煊带来的三十余骑御林军,又加上两百多骑边军精锐,最后发展为一千多人的护驾队伍,浩浩荡荡穿过两州七郡的版图,快速赶往大隋京城。

  这支游学队伍终于不用再一步步跋山涉水,哪怕是李槐,都堂而皇之地坐上了马车。马车两侧和前后皆是兵强马壮的大隋精骑,四周偶尔有一些投向马车的视线,都充满了李槐看不懂的敬畏和羡慕。

  接下来一路,直到可以看到大隋京城的城墙轮廓,李槐都觉得自己像是被当成了菩萨供奉起来。

  一开始他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可是越来越临近目的地,他就越来越不自在。

  李宝瓶越发沉默,每天都粘在陈平安身边。

  林守一对什么都置若罔闻,每天独自一人躲在车厢内安心修行。

  依旧给崔东山驾车的于禄看不出心情变化,崔东山百无聊赖,每天不是睡懒觉就是打哈欠,无精打采,只好把谢谢喊到车厢一起手谈。

  最后,只有百余骑军得以驶入京城。李槐骇然发现那条宽阔至极的御道之上站满了大隋百姓,这座京城仿佛已经万人空巷,吃饱了撑的全来看他们的热闹了。

  林守一睁开眼睛,不再潜心修行,掀起帘子一角,望着窗外人头攒动的景象,叹息一声。原来作为齐先生的亲传弟子,是这么不同寻常。

  搬迁到大隋的新山崖书院,建立在大隋京城最风光秀丽的东华山。书院沿山而建,渐次增高,规模远胜当年大骊书院时代。

  据说高氏皇帝不但请来了大隋最有学问的大儒,还向所有与大隋交好的王朝邦国派遣出以左侍郎为首的半个礼部衙门,亲自去向各地大名鼎鼎的文人发出一份份隆重邀请,最终请来了三十余位文坛宗主、夫子硕儒来到东华山担任新书院的授业先生。

  但是,从大隋皇帝到平民百姓,都知道没了齐静春,山崖书院也就不是之前的那座山崖书院了。那么,有无齐静春的嫡传弟子“坐镇”书院就成了重中之重,否则就会名不正言不顺,完全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