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花屋湘军传奇> 第98章 刘岳昭罢官

第98章 刘岳昭罢官

  昆明城的盛夏,闷得像个巨大的蒸笼。粘稠、滚烫的空气死死糊在皮肤上,人每吸一口气,都像在吞咽着灼热的棉絮。

  总督府那深阔的签押房里,门窗虽都敞着,却透不进一丝凉风。

  沉重的乌云低低压在檐角,沉甸甸的,酝酿着一场迟迟未至的暴雨。

  云贵总督刘岳昭立在巨大的紫檀木公案后,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杆插进砖缝里的老枪。

  他手指捏着一份公文,指关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薄薄的纸页在他手中簌簌抖动,仿佛承受不住那目光的重量。

  公文是八百里加急从京城送来的,带着军机处特有的朱砂印记,内容却像淬了毒的冰锥,直直扎进他滚烫的心窝。

  朝廷严旨切责云南地方“疏于防范,酿成巨衅”,命“即刻查明实情,严惩凶犯,妥为善后,勿再滋生事端”,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急于撇清、息事宁人的仓惶与冰冷。

  “疏于防范?滋生事端?”刘岳昭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种被砂纸磨砺过的粗粝感。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扫过肃立两侧、大气不敢出的幕僚和亲兵。

  “腾越厅野人山!那是我们的地界!他马嘉理一个英吉利探子,无端闯我边关,窥我山川形势,被景颇、傈僳的勇士们截杀,何错之有?!难道要我等大开山门,箪食壶浆以迎豺狼不成?!”

  一股难以言喻的燥热猛地从脚底直冲头顶,激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猛地抓起案头一方沉甸甸的端砚,手臂青筋暴起,眼看就要狠狠惯在地上!

  那砚台是岑毓英巡抚去年所赠,上好的歙石,刻着“镇守南疆”四字。

  就在砚台脱手的瞬间,刘岳昭的目光触到那四个遒劲的刻字,手臂的力道骤然一泄。

  “砰!”一声闷响,终究还是砸在了公案上。

  墨汁四溅,像泼开了一幅狰狞的山水,瞬间污了那份措辞冰冷的廷寄,也污了光洁的案面。

  几滴浓黑的墨点,溅在他绯色的官袍前襟,如同凝固的血。

  “大帅息怒!”幕僚们慌忙躬身,声音带着惊悸。

  刘岳昭胸膛剧烈起伏,粗重的喘息在死寂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他闭上眼,眼前却无法抑制地闪过腾越厅传来的密报:英人探路队傲慢跋扈,无视劝阻强行深入;景颇汉子们世代守护的山林被肆意践踏;冲突骤起,刀光血影……还有那个叫马嘉理的英国人倒毙林间的模糊画面。

  每一幕都烧灼着他的神经。他猛地睁开眼,瞳孔深处仿佛有幽火在燃烧:

  “息怒?洋人把刀架在脖子上了,还要我等如何息怒?!朝廷……朝廷啊!”

  他声音陡然拔高,又猛地压低,带着一种刻骨的悲怆和怒其不争。

  “天津教案的血腥味还没散尽,难道我云南,也要步其后尘,用百姓的头颅和疆土的尊严,去填那些洋鬼子的欲壑吗?!‘妥为善后’?哼!无非是割地、赔款、惩凶!惩谁?惩我云南那些保家卫国的忠勇边民吗?!”

  他一把抓起那份被墨汁染污的公文,狠狠攥成一团,仿佛要捏碎这屈辱的象征。

  “大帅,岑抚台到了。”门口亲兵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快请!”刘岳昭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将手中那团污纸重重丢进案角的废纸篓。

  他迅速用袖口抹了一把溅到下颌的墨点,挺直腰背。

  脸上的怒容犹在,却已刻意收敛了几分狂躁,添上了几分沉凝的决绝。

  脚步声急促而沉稳地由远及近。云南巡抚岑毓英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同样是一身风尘仆仆,藏青色的官袍下摆沾着泥点,微胖的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那双细长的眼睛里却毫无倦意,只有鹰隼般的锐利和一丝深藏的忧虑。

  显然,他也接到了那份令人心寒的廷寄。

  “岳帅!”岑毓英大步踏入,草草一揖,目光便急切地投向刘岳昭和他案上那团墨迹狼藉。

  “京里的旨意……”他声音低沉,带着询问,也带着同仇敌忾的沉重。

  “彦卿(岑毓英字),你来得正好!”刘岳昭绕过公案,一把抓住岑毓英的手臂,力道大得让对方微微皱眉。

  “看到了?这就是朝廷的‘圣断’!要我们‘妥为善后’!怎么善?割肉饲虎吗?”他指着窗外,方向是西南边陲,“腾越的血还没冷!野人山的魂还在看着我们!”

  岑毓英反手用力握住刘岳昭的手腕,他的手掌厚实有力,掌心粗糙布满老茧。

  “岳帅,我懂!”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旨意是冷的,可咱们云南的天,不能塌!洋人狼子野心,借马嘉理之死大做文章,兵舰已在南洋游弋,威逼之意昭然若揭!此刻若退一步,便是万劫不复!滇省千里边陲,无数生民,皆系于你我一身!”

  他目光灼灼,直视着刘岳昭,“毓英此来,便是要与大帅共商一个‘铁壁’之策!”

  “铁壁?”刘岳昭眼中精光暴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是!”岑毓英斩钉截铁,“我已密令腾越、永昌、普洱、开化沿边各镇、各土司:坚壁清野!所有关隘要道,增派精兵,扼险而守!各村寨峒卡,整备器械,联保联防!断绝与英人探路队一切往来接济!凡有擅闯我界、图谋不轨之洋人,无论官商,边民有权依古例,就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