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来投

  程辉、莫惊春、谷兰英等人在县城门口接待一众从安陵郡隔壁的平山郡逃亡过来的流民。

  这些人还未到达云河县,就有村民发现了他们,及时汇报给了行政厅。

  程辉立即上报神女,贺青蓝点头应允,程辉便带人前往城门口做好迎接工作,顺利将七百多人接收了下来。

  流民们一到云河县就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招呼,然后人手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很快就被安抚了下来。

  他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喝粥,一边听程辉讲话:

  “神女已经知道了你们要来的消息,神女愿意赐福给你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神女的百姓了!”

  “神女每日三次恩赐食物,你们将和我们云河五县的百姓一样享有。”

  “我们也会给你们分配住处,将来给你们分配土地,让你们能够安心地在这边住下来。”

  “因此,我们希望你们能够做好登记工作,你叫什么,从哪儿来,家里有哪些人,你擅长做什么。”

  程辉提高了声音:

  “云河五县的百姓都在为了我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而做建设,我们欢迎你们的到来,也希望你们能投入建设中,和我们一起为了云河五县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得到安抚(主要是得到了食物)的流民按照程辉等人的要求,排成长队,一个一个走到莫惊春和几个负责文书的人员面前做登记。

  莫惊春看着桌前的男女老少,他们风尘仆仆、面容憔悴,有人神情麻木,有人胆怯,有人茫然,就如同未曾遇到神女前的云河县百姓。

  她在心底叹了口气,温声询问他们。

  另一边,谷兰英等人则积极地同流民们沟通交流。

  “大叔你们从哪儿来的?”

  看着温和亲切的妇人,老头回答,“我们从平山郡和安陵郡交界那边逃过来的,我们那边有山贼扫荡。”

  老婆婆脸色愁苦,“我们一家子本来是想往北边跑,听到安陵郡这边有人说,云河县有神女赐粥,我们就跟着大家一起来了。”

  老头沉沉叹了口气,“我们来的路上,也死了一些人。”

  老夫妇的儿媳说:“也遇到了一些人,听说我们要来云河,就跟着我们一起了。”她猜测,“是因为我们人多吧?人多觉得不那么危险。”

  “唉,大妹子,刚刚那个老……老人家是让我们也干活吗?”有衣服又脏又破的中年男人问宣传队的妇女。

  妇女耐心回答,“是啊,大家都要干活的。”

  “是干些什么?”

  旁边有人补充,“只要每天能给我一口吃的,让我干什么都行!让我去打仗也行!”

  妇女笑着解释,“要干的活儿可多了,看你们会什么,木匠可以去木坊,石匠可以去石坊,铁匠可以去铁坊,另有纸坊、火器坊、绣坊等等,我们还养了家禽和家畜。要是没有特别擅长的,也可以去种植庄稼,去帮忙修连接云河五个县的路。哦对了,身体强壮的也可以去护城队和军营报名!”

  近期行政厅开会讨论之后,将护城队和军营拆开了。护城队负责维护治安和抓捕惹是生非的人。

  “还有还有,”有年轻妇人插了一句,“神女特别恩赐,所有的小孩子都要送去书院读书!”她提高了声音,骄傲地说:“不分男女!”

  哇塞!

  这一句便如同冰块掉进了油锅里,引得流民们纷纷看过来。

  家里有小孩的人急切地问道,“真的吗?孩子可以送去书院?”

  “你们收钱吗?”

  “我们的孩子一个大字不识也可以去?”

  “女孩也可以去念书?!”

  年轻妇人连连点头,“可以,男孩女孩,不管之前有没有学过识字,都能送去书院入学,不收取任何费用。”

  又有妇人接过话茬,“没错,这都是神女怜悯我们没有机会读书,特地给的福泽。”

  “你们的孩子都可以送去青蓝书院!”

  “知道青蓝书院是什么意思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就是希望孩子们将来都比夫子们厉害!”

  “不过我们书院要求把孩子送进去后,不许三天两头把人叫出来,以免影响夫子们教学。”

  两个妇人一唱一和地介绍着书院,听得周围的流民一愣一愣的。

  “我突然想起来,”旁边一个中年妇女突然说道,“神女曾和钱院长提过,将来我们的读书人多了,抽得出人手来了,就加强对大人们的培训。”

  “啊?”

  “这话是什么意思?”

  “培训……大人?”

  “哎呀,就是让我们这些没读过书的大人也读书识字!”

  “我们大人也要读书识字???”

  “为啥?”

  “我们这么大了,读什么啊?”

  “哼哼,神女说了活到老学到老,识字的人能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更有利于我们云河五县的发展!”

  “啊——”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