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其他小说>万历明君> 第128章 泻水置地,南北自流

第128章 泻水置地,南北自流

双手放在皇帝的太阳穴上,轻轻揉按起来。

  嘴上则是轻声汇报:“陛下,这一年里……”

  朱翊钧先还在细听着,而后便觉得声音渐渐模糊,越发听不真切。

  等到申时行被请入承光殿的时候。

  便看到张宏竖起手指放在唇边,申时行定睛一看,皇帝赫然是睡了过去。

  他连忙低下头,跟着张宏,缓缓退到了侧殿等候起来。

  整个承光殿内,只剩下朱翊钧轻微的呼吸声。

  ……

  九月初六,白露。

  金秋九月,气候逐渐凉爽了起来。

  因为栗在庭的横插一脚,让湖广之事悬而未决,官场、宗藩已经是急得不行了。

  各藩、官吏等连连上奏。

  或曰“臣入楚,谒陵,闻骈戮诸宗,时祖陵地震,连日夜,武昌、汉阳、荆州、德安同日地震者亦各数次。”

  或曰“戮后,各家灶釜皆有篆文,老幼骇传。”

  或曰“提兵亲捕,惟恐其不尽;驾言谋反,惟恐其不戮。”

  纷纷椎心泣血请求“惟愿皇上悯死者而念生者,开生者之路,以补死者之冤。”

  总而言之,就是别再牵连了。

  在这种焦灼的情形下,中枢的第二道诏书,终于如期而至地送到了湖广,并且收归钦差符节印信后,所有人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只可惜栗在庭的抗旨,并未在中枢掀起什么波澜——说是中书舍人郑宗学拟旨不慎出现了错字,被给事中封驳,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好在最后还是意思了一下,将其贬谪到了福建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也算是出了口气。

  巡抚衙门外,梁梦龙听着天使抑扬顿挫诵念着圣旨,不着痕迹看了一眼栗在庭。

  见其神态自若,也不由佩服。

  清贵言官,外放,可不是只看品阶的。

  如今栗在庭遭逢外放,却神色泰然,这风姿,实难不赞叹。

  当然,他频繁看向栗在庭,更多的,还是怕其人又弄出什么事端,再出变故。

  天使继续称赞着几名钦差用心任事,并且将邬景和处置宗室的方案全盘落实。

  众人听后见怪不怪。

  看到内臣以及宗人府、户部的官吏随行时,众人就知道这是来接收宗产的。

  随后天使又表示。

  皇帝听取了礼部、刑部、大理寺等各部司的意见,酌情对各藩减少惩戒。

  只将岷王、武冈王、东安王等亲眷,发往凤阳高墙圈禁。

  而武冈王与东安王,则是槛送京师,待告慰宗庙后,再明正典刑。

  至于楚宗几名遗腹子。

  中枢震怒,下令彻查,务必不能使其有一丝一毫可能玷染天家血脉。

  未有定论明证之前,暂由通山王府及宗人府代掌楚藩。

  至于怎么查,又什么算定论明证,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在这之前,楚王之位,就先空悬着了——毕竟还有可能是楚王血脉的,总不能随便移嫡嘛。

  这什么意思,明眼人都听得出来。

  这一出伪楚王案,在楚藩除国之前,是别想有定论了,往后恐怕也别想有楚王了。

  至此,岷王以谋逆除国,家眷发往凤阳高墙,没收宗产。

  荆藩、吉藩以罪论,降等袭爵,没收宗产。

  楚藩武冈王、东安王槛送京师,家眷发往凤阳高墙,没收宗产。

  这一轮削藩,在梁梦龙恭谨接过圣旨的时候,终于划上了句号。

  往后,就看怎么改制了。

  众人见得内廷、礼部、户部来的官吏摩拳擦掌,垂涎欲滴,不由纷纷摇头。

  ……

  九月初九,重阳节,大飨帝,尝牺牲。

  码头道上行人来往,相迎作别的更不在少数。

  钦差四人整整齐齐来的湖广,归返上船时,却是各有各的路。

  朱希忠中道薨逝,早早就被收殓。

  邬景和还要留在湖广,看着宗人府,清点完各藩宗产,晚上数天再走。

  栗在庭要去福建赴任,走的陆路,已然提前数日动身。

  海瑞在甲板上,凭栏看着长江,头也不回道:“冯参议怎么不跟栗藩台走陆路?”

  冯时雨上月疏请致仕,皇帝准了他的请求。

  按理来说,这回苏州府,跟着船也行,走官道也可,反正都不算很远。

  况且冯时雨晕船,按理来说应该与同科一道,走陆路才对。

  冯时雨沉默片刻,面色复杂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