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1032缺水

  第1040章 1032.缺水

  小白鹿是头水鹿。

  水鹿嘛,顾名思义,就是爱往水里跑的。

  来家里半年多,它也长大了不少,再加上天气太热,八成是唤醒了本性,跑河里避暑去。

  可你泡水就泡水吧,跑去祸祸鸟干嘛,人家小帅小美一家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实巴交的。

  尉迟咬金还是只单身狗,可怜兮兮的。

  唉,自己带回来的娃,自己得管啊。

  骆一航揉揉鼻子,掩饰下尴尬,回答道:“明天我就教育教育它,河道那么长呢,让它另外找个地方泡水。”

  听完骆一航的话,钱勇反倒又给小白鹿开脱了,连连摆手,“也不怪喜娃,咱台子上的小河现在水浅,也就剩下白鸟那块它能扑腾开。”

  此话一出,骆一航马上皱起了眉,沉声道:“怎么回事?台子上的小河水量减了?供水有影响?”

  骆一航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倒真是好久没去台子上了。

  台子上那条小河这么多年了,可从来没断过,一直有水。

  从骆一航爷爷辈,就用它的水浇田的,现在也是最主要的水源。

  千万不能出问题啊。

  钱勇点点头,又摇摇头,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解释道:“从入夏开始,上游的水量是减了一些。但还够用。只不过天热之后,温室里蒸发太快,浇水频率就要增加。”

  “蓄水池用水也就快了,再又从河里引水。”

  “河里的水一大半中途就给引走了,往下流的自然就会变少。河水也就浅了。”

  还是天气的原因。

  应该是开源节流,现在倒好,变成了入口在减少,出口在增加。

  先解决源头问题。

  “上游去看了么,水量减少是什么原因?”骆一航问道。

  钱勇马上回答:“看过,山上的溪流都在变小,去年暖冬没下雪,山顶的融雪已经全化没了,山涧泉眼水量倒是没变。”

  说完马上提议道:“老板,能不能申请一下,扩大泉眼,或者把几条直接流到褒河里,没人用的溪流给引过来。”

  他也是带着解决办法来的啊。

  这样的态度太棒了。

  骆一航肯定答应,“我找人过来评测。”

  改水道的事情需要审批,也得专业人士测评安全性。

  “还有蓄水池……”钱勇马上又提了节流的事情。

  台子上的水利设施,主体还沿用的几十年前留下来的那些,只做了修修补补。

  但当年平安沟是为了给三线厂做支援,台子上主要种主粮,稻米和小麦。

  种大田,靠天吃饭。

  就只在东南西北各弄了一个小的蓄水池,在天旱的时候应急用。

  但现在,一片一片的温室搭起来,主要种的又都是蔬菜,耗水量大不说,还全靠灌溉。

  四个小蓄水池就不太顶用了。

  雨水多的时候还好,小河里水量大,一直能补充上。

  但是今年这样,又热又旱,压力就有点大。

  这现在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

  “扩大蓄水池难度有点大吧。”骆一航合计了一下,有点挠头。

  每个蓄水池边上都有不少设备呢,特别是东北角的那个,收拾鱼和虾的机器都在那里,还有库房,还有护林员的补给站。

  不太方便挪啊。

  而且改造蓄水池肯定得断水,本就岌岌可危的供水系统压力更大了。

  “找块地方重新挖个大的。”骆一航作出决定。

  台子上的地寸土寸金,真舍不得啊。

  但是钱勇却有个不同的想法,“老板,您看下面家属区那个水库怎么样?”

  “水库?”

  这倒是把骆一航提醒了。

  对啊,下面现成的超大蓄水池,现在没人用,放着也浪费啊。

  他们说的水库。

  就是当年建三线厂的时候,一块挖的水库。

  就在山下。

  想当初,桄桄爷他们说大生产时候,到厂里干活,就有挖水库。

  六十年代三线大建设,八个省的建筑队,还有平安沟的村民,以及厂里的职工和家属,生生用铁锨挖土,用背篓运土。

  全靠人力挖出来的。

  骆一航爷爷年轻时候,也在工地上背过土。

  挖水库的土都垫起来一座山坡,上面后来盖了家属楼。

  那个水库可大。

  绕着走一圈得有两千多米,水面五十多亩,最深的地方八米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