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抗日:民国大医生> 第285章 总能发明新手术

第285章 总能发明新手术

  这就导致了陈知文现在的犹豫。

  陈知文现在能去给病人的血管进行清理,但是这毕竟是另一个风险比较高的手术。

  当病人的家属在看到他从手术室里出来之后,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

  病人的妻子很是兴奋。

  “医生,是不是他发生了什么意外?”

  但是陈知文的回答并不让他感到满意。

  “哦,您的先生现在情况还是很稳定的,只是我在对他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其他的症状。他不仅有脑瘤,还有动脉硬化。”

  “这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吗?”

  病人的妻子担心的问道。

  “这确实会有很大的影响。”陈知文耐心的去做了解释。

  “新发现的他血管的病变实际上同样会影响他的健康安全。”

  陈知文对这个病变进行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如果将病人的血管当成一个水管,那这个动脉硬化就是水管中出现了淤堵。如果不能及时的去进行清理,那淤堵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水流不出去就会选择其他的出路,就会让水管爆裂。”

  陈知文的比喻很形象。

  “现在您的先生就是这个情况,我想将他的硬化部分疏通一下,这样将会降低他以后脑溢血的发生几率。”

  “那这个手术有风险吗?”

  病人的妻子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只要是手术,就一定会存在风险,而且这个还是脑部的手术,出现风险的概率就更大了。”

  陈知文不会去掩饰风险。

  虽然说他做手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失败过,但是他对做手术永远都怀着一颗谨慎能到心。

  虽然说在他看来这个手术其实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他同样明白人体是复杂的。

  自己现在只是用眼睛去观察,在自己没有观察到的地方,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隐患存在。

  这台手术同样是一台示范手术,有大量的医生在旁边进行观察,手术室内陈知文的手术助理也都是由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来担任的。

  在得知陈知文想要增加手术环节之后,有医生提出了意见。

  “按照您的说法,这个手术实际上是可以不做的,那您为什么一定要在现在两台手术一起完成呢?”

  现在的医学界思想确实还是比较保守的。

  当然,陈知文也不是要让他们效仿自己的举动。

  “当然,首先是因为我对我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放心的,其次还是病人的身体情况可能不支持以后的二次开刀。”

  陈知文其实也不想去给他做第二种手术。

  但是在评估完病人的情况之后,他发现病人的血管堵塞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再结合病人的身材,陈知文能确定一件事,要是不借这个机会给病人做手术,那他未来三年之内发生脑溢血的几率将会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到时候他可就没救了。

  这是第一台对颈动脉内膜剥离手术,陈知文的手术速度很快,虽然说他要去做两台手术,但是病人终究还是安稳的离开了手术室。

  对陈知文来说,这只不过是手术时的一个小插曲,但是对这些旁观的医生来说,这又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新手术。

  手术结束之后,旁边的助手忍不住向陈知文提出申请,“您是否可以多做几台这样的手术,我认为这个新的术式绝对是大有前途的。”

  但是陈知文表示了歉意,“抱歉了,我这次过来主要是研究脑瘤切除手术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手术虽然说有研究的前景,但是在我看来还是要推后一下。”

  这个开放式的手术在陈知文看来还不值得自己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了清理血管的斑块,需要将进行一次危险性很高的开颅手术,这在看来是不值得的。

  这种手术还是要等介入手术开始发展之后再去研究比较好。

  但是耐不住大家的探索欲望。

  医学是永无止境的,在介入手术开展之前的大开刀时代,任何技术上的微小革新都可以带来很大的荣誉。

  更何况是一个新的手术。

  众人希望陈知文能多做几台示范手术,因为通过示范手术大家能最清晰的对手术的细节进行了解。

  但是陈知文现在没有时间,他们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陈知文能去写一篇论文。

  但是论文是这么容易去写的吗?

  一篇论文要有个几万字,陈知文也不习惯去使用现在的打字机,那就只能去手写。

  手写个几万字,这就需要花费陈知文至少一星期的时间,要知道论文里不仅有文字,还要有图表。

  而且还要有对手术流程的具体阐述。

  所以陈知文也不想去写论文。

  因为自己已经计划去写一篇关于脑瘤切除手术的论文了,同时去写两篇论文,这不是要了他的老命吗?

  陈知文不想去对自己的新手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