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知道,所以撕掉。”
姜崖叹了口气,“我估计这张地图已经被他销毁,能知道地图原貌的只有他一个人。”
压力倒向胡文林,他一跺脚,愤恨道:“等着。我让他三天内把这张图给我画出来!”
第103章
要说胡文林敢夸下海口, 说三天让黄建中把地图吐出来,原来他早都提前做好了布局,翌日黄建中的女儿就从外地赶到了竹坑乡。
原本羁押期间家属不可以随意见嫌疑犯,胡文林想办法让黄建中女儿写了一封信,希望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结果黄建中女儿在信中把她亲爹骂得狗血淋头。骂他枉为人父,骂他糊涂混蛋,骂他贪财好色。他留给她的钱,一分钱她都不会碰,嫌脏!她马上就要结婚了,她已经告诉婆家她父母双亡,从小是孤儿,要抹掉他这个父亲所有的痕迹。
言辞之愤怒力透纸背,还说他要还是执迷不悟,不配合警方调查, 那他连最后一点做人的底线都没了。可能许多年后,她连t张纸都不会烧给他……
胡文林挠着头把这封信送给黄建中,以为这老小子会恼羞成怒,回骂不停,结果这人双手捧住女儿的亲笔信泣不成声,之前一直硬挺的脊背彻底弯了,鼻涕眼泪一把又一把。
胡文林看不下去,拿了个毛巾丢过去让他擦一擦。
黄建中抬起头来,哽声问:“我女儿还愿意骂我,说明她还没忘了我这个爹。”
胡文林:“……”
后续工作便好开展了。黄建中当场将那张地图画了出来。要说这老小子干这行能干到这个程度,不愧有两把刷子。不仅字写得漂亮,图也画得逼真。
张汉得到这张地图后,原先想不明白的地方立马通了。
码头村的地道几乎将整村地下挖空了。四通八达,弯弯绕绕,但凡有商号经过的地方全有进出口。而平浪宫是所有地道的必经之地。只不过地图上并未明确指出这地道,黄建中看到地图上那些莫名其妙的线都指向平浪宫,由此判断这里肯定有厉害东西,所以才租了平浪宫旁边的陈家大院,结果让他真挖到了银窖,又撞破了地道墙壁……
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
按照地图的指引,出村有一条地道,一条通往丹江码头,方便上船下汉江,一条通往后山村,方便进山逃入密林。张汉按照地图标注的位置还真是找到了这两处出口。
谁能想到丹江码头那棵大樟树旁的土地庙案桌下能直通最繁华的古街,谁又能想到五里开外的后山村某处破旧房子的隔墙里也能直通最繁华的古街?
整个码头村都沸腾了,都想知道自家房子下面是不是也通着地道,当然,这张图一定不会对外公开,知情人签了保密协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往外透露。
大家伙原以为考古队会把这盘旋在古街下面的地下王国全部找到并修复好,结果考古队在这又多待了两个月,也不过是把平浪宫附近大概五百米的地道修缮完毕。其余的也只是个别处挖了挖,便恢复原样。
大家伙不明白了,既然充满故事感又确实存在的地道这么稀罕,为什么不全部修复好,让游客逛完地面古街,再逛地下古街,这一项就能让竹坑乡出名且赚到钱啊。
其实政府内部也讨论过这个可能性。尤其徐洪福早都想把古街旅游搞起来,只可惜从资源上看,明清一条街不如江南古街古镇漂亮,从区位上看也不如江浙一带。如今好不容易出了个地道这样的独有特色,还不赶紧利用起来?
然而省、市、县文物部门,尤其考古队队长张汉坚决反对将地道全面开挖,全面开放。
首先这种地道是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法的要求,当务之急要保护文物,之后才会有条件地利用开发,码头村的地道至少有20公里长,要是全开挖,全恢复,一方面经济不允许,更为重要的是地道历经百年,已经不堪重负,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坍塌,影响地面建筑安全。
其次,已经修复完好的这五百米地道是精华中的精华,已经具备让游客参观游览的条件,也能达到预想的经济效果。
最后,还是姜崖提出的,旅游开发一定要保持某个“度”,不能因为资源稀少,就可着劲地利用,时刻牢记“少即是多”。谁都知道这五百米的地道容纳不了多少人,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地道弥足珍贵。若是游客数量多,到时候可以采取分时限流政策。收点文物保护费,也不会被人骂。
徐洪福等人被说服了,只能暂且走一步算一步。
待到腊月,好消息传来。在今年的省十大考古发现评选中,竹坑乡码头村百年地道从其庞杂的工程规模、豫商从小农经济往商业经济转型的典型代表、保存的完整度等等方面,荣耀上榜,一榜出名。
紧接着码头村修缮资金纳入到文物部分1997年的年度预算中,金额虽然不多,但这是竹坑乡拿到的最大一笔修缮资金,从全省范围内看,金额之大也数一数二。
与此同时,西河县城投也发现平日里没空搭理他们的国家级银行,竟也投来橄榄枝,愿意给西河县经济发展提供低息贷款。说句不好听的,这些级别的银行平常哪主动示好过?想要巴结逢迎的人如过江之鲫。然而,这些银行是跟着政策走的,再说露骨点,是跟着领导的思路走的。省领导都点名夸赞竹坑乡,那银行作为资金保障平台,肯定要做出点表率啊。
有了贷款额度的城投这下有底气了,平日里四处救爷爷告奶奶巴结投资商,这下头一回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其实,从竹坑乡开始有意把古街开发提上日程,倒也又几个投资商前来洽谈合作开发。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几个投资商经济实力不咋样,把自己吹嘘地天花乱坠,不过是想赚点快钱,或者由此为借口拿到政府以退让补偿为代价的其他好项目。
其中有一家叫明皇地产的公司,老板姓毕,在市县领域根基深厚,尤其那座在市政府旁边建造的明皇花园小区,挺多市政府领导都住在里面,是这位毕老板引以为傲的门面。他经常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