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一条街上,此时刚好是国庆三天假的大集,陕西的羊肉泡馍、河南的烩面、湖北的三合汤在同一桌上出现,更有人在一脚踏三省的界碑那里摆着桌子打这种“跨三省”的跨省麻将。

  叫卖声、唱曲声、欢笑声渗透了每一处青石板转。

  沿街有粉蒸肉、石子烙馍、神仙凉粉,一溜烟排满着,人群涌动着,时不时追着美食跑。

  这时镜头钻进徐红霞和童逸民夫妻两个人开的饭店里。热气腾腾的烟雾中,一张张带笑的脸让人看了忍不住也裂开嘴笑。童逸民正在做竹坑乡最著名的粉蒸肉这道菜,他一边做一边解释,“咱们这里的粉蒸肉,可跟南方梅菜制作的粉蒸肉不同。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当地特有的玉米碜儿在锅内炒到焦黄,弹性十足的红薯粉条在水里泡软备用,童逸民不慌不忙将从猪肋腹部切下来的猪肉条入锅,葱花、姜丝、酱油倒入翻炒,瞬时锅内雾气升腾……

  “哎呀,刚吃完饭这看得我又饿了。”

  “童大厨厨艺那是没得比。光看着都觉得好想。”

  “我好像闻到香味了。”

  刚泡软的粉条也被倒入锅中继续翻炒,最后加入炒熟的玉米碜儿,炒到最后玉米碜中有肉,肉上又裹着一层玉米碜儿……童逸民专门把一碗调料递到镜头前,“咱们竹坑乡人实在,一点也不保留啊。粉蒸肉要想好吃,一定要加上香苜蓿。”

  香苜蓿天生的清香味会无限增加人的食欲,让这道兼顾南北特色的菜,咸甜可口,香而不腻。

  早都等在电视台前的童逸民满意地憨笑起来。那两位市电视台的摄影师能交朋友,他拿出珍藏多年的竹坑香招待得宾至如归,生生让两个年轻人喝出了对竹坑乡的感情。今天看来他们剪辑制作的时候确实表现出了对咱们的浓浓“爱意”啊。

  吃饱喝足,人们又回到山歌赛的比赛现场,参赛人员一一上台,精心表演,土乡土色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人都是参与者”的宗旨。

  在节目的最后,镜头摇到□□洞和梁家洼两个景区。游人如织,笑脸盈盈,旁白说道:“国庆假期间,竹坑乡新开的两处景区供接待游客万余人,农家乐接待爆满,土特产品脱销……”

  摄影师是懂的,自己说好那不是真的好,镜头专门拦住几位来玩的游客,请他们讲讲感受。

  “没想到这么好玩。我真的建议一定要体验一下□□洞的风洞装置,真的很有趣。其他没见过的。”

  “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饭好吃。尤其那个花泥鳅汤真的好鲜。”

  “会。我们会给亲朋好友推荐竹坑乡。”

  镜头再次闪过,各种笑脸一一跳出,有树下闲聊老人的,有在古街上奔跑小孩的,有田间地头农汉的,还有那一张张在戏台下看山歌比赛的,所有的笑脸聚集在一起,成为一张“最开心”的巨大笑脸,镜头消失,字幕出现:第一届西河县金竹村杯山歌赛欢迎你。

  下面有一行小字:决赛将于10月30日举行,欢迎八方游客来耍。

  这广告打得直直白白,难得市电视台同意。

  葛兴国拍着姜崖的肩膀,“小姜,做得不错。空手套白狼,还能套得这么精彩啊。”

  姜崖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还是咱们乡有太多可说可道的东西……”

  别看先导节目长达五十分钟,他和两位摄影师还有台里的编导们绞尽脑汁,筛选了又筛选了,精彩镜头还有很多,时间太有限实在没法塞进去太多。

  即便如此,这次先导节目无疑是成功的,至少在节目结束的那一刻,响彻在乡政|府大院如雷的掌声证明了这点。

  莫名的感动氛围骤然拉满,很多人鼓掌鼓着鼓着忍不住眼圈泛红。

  对于过去的辉煌,若是只骄傲于那些存在历史记载中的,或者自傲于上辈的言语中的,咀嚼来咀嚼去,任凭如何说道,也无济于事,唯添更多悲凉。

  只有将新的思想,新的方式,新的生活建造在厚重的历史之上,将泛着旧光的过去重新筛选,再次铸造,让其再现新彩,才是当务之急。

  这次节目做到了。她带着浓郁的竹坑乡特色,向世人展示过去已然过去,未来已然到来。

  新的竹坑乡必将走得更稳,也更稳。

  姬条儿不停抹着泪,“能上电视这死了也值了。”

  “啊呸呸呸。您老还要活到一百岁呢,以后上电视台的机会多了去了。说不定还能去省里、北京t表演呢。”宋香巧笑道,赶紧拿来手帕给老太太擦眼泪。

  “小姜同志,还有啥办法看回放不?”

  好多人一听纷纷附和。

  姜崖笑着说他已经想到这件事,已经在跟台里的领导沟通这件事,看能不能转制一个录影版,想看的可以来乡政|府看……有些事他没说透。这节目虽然录制的是竹坑乡的风土人情,可版权在人家市电视台。能免费拿来一个录制版已经不容易,当然不能人手一份。

  葛兴国猜到姜崖的顾忌,他给徐洪福耳语了几句。徐洪福点点头说好。

  既然这节目拍的这么好,完全可以作为竹坑乡的宣传片,葛兴国以后出去谈项目就可以先给投资商先放一遍,不用他再絮絮叨叨说来说去,竹坑乡到底咋好,都有啥,看片子就全知道了,而且还是图景似的,更为直观。

  既然这样,他不如向市电视台多买几套片子,事半功倍的事当然要舍得花钱。

  节目结束后,众人仍旧依依不舍,嗑着瓜子唠着嗑。

  姜春熬不住,要先回。老袁赶紧起身,姜崖拜托他看着点路。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