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逸民皱着眉头,“好酒是好酒,可怎么才能卖得好呢。”
不说别的,他们夫妻两个经营一家乡上的饭店,还要投入不小一笔钱,夫妻两人日夜操劳,才能勉强糊口,挣一些辛苦钱。辛老爷子家的老酒厂,当然不可能像赊店老酒一样,盖那么大的生产车间,招聘那么多的人,铺天盖地去打广告,全中国去开拓市场……反正他这个脑袋是想不到有什么好方法能把老爷子这个老酒厂盘活。
毕建忠起身找了本漂亮的画册放到众人面前。封面赫然写着“张裕葡萄酒博物馆”几个大字。
姜崖知道张裕葡萄酒,这是中国当属第一的国产葡萄酒品牌,在民国时期就享誉全国。作为北纬37度全球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区域,我国在烟台也开辟了这样一块葡萄酒沃土,创建了这样一个优质红酒品牌。
其他人都不是很清楚这个张裕葡萄酒是什么,更妄论这个东西和博物馆加上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毕建忠打开画册第一页,上面的烫金文字讲述了张裕葡萄酒的百年发展历史,他简单讲述后,道:“前年我去了一趟烟台,拜访了张裕葡萄酒厂,这是他们在92年建成的博物馆……”
一座酒厂建博物馆?这可真是前所未闻。
毕建忠说自己当时也颇为震惊,仔细参观后,发现这样的设计还是基于张裕葡萄酒百年历史,浓郁的文化底蕴让它有这个资格建造博物馆。
众人凑在一起仔细看这本画册。
首先这个博物馆占地近四五千平米,包括地上和地下两个区域。地上部分主要展示张裕葡萄酒百年来的发展过程,通过地契、历史图片、不同年代的广告、报纸,当然还有各种获奖证书奖杯等,算下来有千件文物,从各个角度把张裕葡萄酒介绍给参观者。其中比较珍贵的文物有孙中山和张学良的题词,康有为的诗作等等。
其次,最能引起参观者兴趣的当然是可以亲身走进位于地下五米深的百年老窖。巨大的圆形葡萄酒酒桶近在咫尺,鼻息间全是甜酸的葡萄酒香味,眼睛看到的百年前那些用大青砖砌成的石壁,这种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知到它的震撼。
另外,这个博物馆非常重视与参观者的互动。在介绍完张裕葡萄酒的历史后,博物馆还非常详实地科普了葡萄酒的分类和酿造过程,告诉参观者白兰地和雷司令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北纬37度能种出这样优质的葡萄,同时博物馆还准备了各种主流葡萄酒的小瓶装,让参观者能在吸收知识的同时用真实的葡萄酒来印证新学的知识。
这是毕建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他情不自禁拍了下桌子,“我这个不爱喝葡萄酒的人,竟然在这个博物馆里感受到了葡萄酒的魅力,当场买了好多瓶。”
所以这个博物馆其实和竹坑乡举办的山歌赛一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是支撑力量,而后目的还要参观者和参与者以各种方式掏钱,不管是掏门票,还是买特产,就是要挖空心思,把获取收益的目的巧妙地藏在这场文化大戏中。
那张裕葡萄酒博物馆最主要的目t的就是卖酒。说透这一点没什么不好意思,也无需觉得太直白。
人总要赚钱,与此同时才能谈文化,讲情怀。
姜崖心中有股热潮在涌动,其实在来拜访毕建中之前,他在心底隐隐约约已经有了些想法,但他想着自己毕竟对酒类不懂,怕搞砸了辛老爷子人家祖祖辈辈的心血,所以才跑来这里讨要真经。
毕建中拿出这本画册,讲了张裕葡萄酒的发展经验,这些竟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那咱们怎么整?也建个博物馆?那可要非常多的钱啊!”童逸民喊道。他是生意人,生意千千万,什么都离不开钱。
姜崖:“咱们比不过人家张裕葡萄酒财大气粗,历史醇厚,但他这个思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毕建中看向他,“小姜你说说看。”
姜崖沉吟片刻说他原本就在思考如何把竹坑乡明清一条街盘活。这个曾经的省内四大古镇如今发展最为落后,的确不容再落后下去。这次山歌赛让他看到的一点希望,游客对这种古街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浩渺的丹江孕育的关镇码头,曾经在这里发展繁荣的各种亭台会馆,香火旺盛的寺庙道观,当然也包括像辛家酒铺这样的特色店铺,都是这条古街的组成部分。游客来玩,除了看古色古香的建筑外,目前找不到什么地方体验古镇古街的生活,只是干巴巴地溜达一圈,半个小时就结束回去了。如何把游客留在这条街上,如何让他们体验这座丹江上游最著名的古镇,是盘活古街最核心的问题。
若是像辛家酒铺这样的老店能开门营业,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酿酒过程,并了解白酒历史,甚至参与搅拌原料,参与蒸馏封坛……说到这里,姜崖更兴奋了,“咱们竹坑乡那些原粮种植区,也可以利用起来。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种植高粱玉米等等,体验劳动乐趣……”
这是一盘大棋。不仅仅要把辛老爷子的老酒厂盘活,而且要把明清一条街都盘活。当然辛家老酒厂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就看接下来老爷子同不同意,还有投入资金从哪里搞来。
“这能行吗?”徐红霞率先提出质疑。在她眼里,卖饭就是卖饭,卖酒的就是卖酒的,怎么到了姜崖嘴里不能直直白白地卖饭或者卖酒,非要拐个弯跟文化挂上钩才行。
童逸民虽然觉得姜崖说得这个想法不失为好方法,可这中间的困难也太大了吧,他现在随便一想就能想出好几个:比如老酒厂要改造成容纳游客参观体验的地方,那需要钱来改造吧;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总要花钱打广告吧,还是需要钱来解决;辛老爷子眼瞅着六十好几的人了,身体和精力都有限,搞这么大阵仗他一个人肯定搞不定,这要请人来搞,肯定也要花钱啊,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想想就头大。
辛老爷子听后半天也没说话,他拧着眉又把张裕葡萄酒博物馆的画册翻了好几遍。
倒是毕建忠听后忍不住夸赞道:“小姜,你小子年纪轻轻想法挺多,而且都挺好的啊。”
姜崖笑了笑,“那还是在毕会长的启发下我才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