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覆汉> 第304章 聊持宝剑动星文

第304章 聊持宝剑动星文

到命令,即刻从洛阳动身,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语至极的举动——他干脆不走孟津,而是从更远的五社津过的黄河,然后再转向河内郡治怀县做他的河内太守。

  这位向来以刚强著称的宿将、功臣,全程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连照面都没跟公孙珣打,更遑论如想象中的那般跟公孙珣闹起来了。

  这下子,身体越来越虚弱的天子彻底无法,再加上他与何进只能算是以斗争求妥协,终究不算是敌人,所以到了十月下旬,阅兵于洛中平乐观按期举行的时候,天子还是选择了认命。

  当日,数万步骑列阵于平乐观外的空地上,分营而列。

  而平乐观前则起了两座高坛,一座高十丈,上面建起了十二层华盖;一座高九丈,上面建起了九层华盖。前者天子亲自进入,后者却是大将军何进进入,二人共同阅兵。

  随后,天子居然又强撑身体,披甲佩剑,上马而行,自称无上将军,左右巡视三个来回才勉力停下……而停下以后,他却是当众将佩剑、兵符授给了大将军。而此时,那位之前号称可以统帅何进的上军校尉、西园元帅蹇硕,却只是在台下领着一营兵马接受检阅而已。

  到此为止,何进大获全胜,重新获得了执掌天下兵马大权的名分,而且这一次获得兵权的形式甚至更加公开、更加隆重、更加无可争议。

  事了拂身去,却不能深藏功与名……且不说公孙珣此番出山襄助何进是讲好了报酬的,便是那些受阅军士接下来也收到了来自于西园的大量赏赐,而且还要接受大将军何进的检事与提拔。

  实际上,进入十一月,很有政治诚信的何进即刻支持了刘焉的州牧制度,这使得原本就对这个建议有些认可的天子立即点头。

  这倒不是天子真的昏庸到了头,以至于放任地方做大。

  首先,现在实在是太乱了,到处都是叛乱和盗匪,州牧制度确实有利于平叛和安定地方;

  其次,州牧又不是无限任期的,而是为了平叛而专门设立的指向性职务,哪里有乱子,哪里可以临时设置州牧,没有乱子就还是刺史制度;

  最后,天子也好,大将军也罢,中枢诸位心里门清的公卿也懂得,州牧权责太重,得选用既有能力又可靠之人。

  于是乎上来一个益州牧,就定下了刘焉,这是刘君郎本身提出州牧制度倡议时就带着的复议,他要去益州平乱!

  这里多说一句,刘君郎一开始其实是自求去交州的,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说着说着就跟中枢那里变成了益州。

  而此时的益州,一方面五斗米教发生内乱,在汉中的张修和在巴郡的张鲁互相不对付,于是一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跟张燕一样老实了下来,这也是之前益州有余力出兵武都郡的缘故。

  另一方面,却忽然起了二次黄巾,在益州腹地为乱。

  换言之,此时的益州处于半乱不乱的境地,从中枢看来还真属于那种可以拯救,也该赶紧派人拯救一把的地方——正适合派一位重臣出任州牧。

  刘君郎堂堂宗室重臣,德望天下共知,没理由不信任他啊?

  于是刘焉留下了四个儿子在洛中继续该做官做官,该为郎为郎,孤身一人就去蜀郡上任了,走的极为潇洒,而且很受大家期待。

  接着是豫州牧,这个主要是为了拯救夏天水灾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什么秋季歉收、什么饥荒,还有如今的盗匪……反正豫州挨着洛阳,朝廷也没有多想,直接眼皮都不眨就派出了刘焉的表弟,太仆黄琬。

  黄琬无话可说,卸任了太仆,换上了豫州牧的印绶,也直接就去上任了,反正出了轘辕关就是颍川,那就是豫州地界了。

  而这个时候,大将军何进便公开提出了第三位州牧人选,他建议卫将军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借他的‘知兵’去彻底消灭盘踞在太行山中的百万盗匪,以安定河北大局……什么黑山贼、紫山贼,当日招降不过是凉州生乱,一时不得已罢了!

  趁此机会,正该剿灭!

  中枢诸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可行,有人却觉得公孙珣本来就是将军,不如持节平叛就行,没必要挂冀州牧的印绶。

  其实,公孙珣在河内听到公孙越等人汇报来的如此争端,倒是不以为意,持节去扫荡太行山也行啊……有什么区别吗?!真要是那样,说不定并州东侧挨着太行山三郡也能被他整饬了。

  但是,大将军何进是要脸的,答应别人的事情怎么能算了呢?再说了,他好不容易夺回兵权,并得到了天子的认证,公开接管权力,如何愿意认怂啊?

  于是中枢一时有这么有这么一点点小争执。

  听人说,主要是天子对大将军如此咄咄逼人有些逆反心理,而已经跟公孙珣彻底决裂的赵忠也有所参与——后者主要是担心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后会直接抄了赵氏在河北的全家。

  至于说袁绍、蹇硕等人,反而支持公孙珣出任州牧。

  你没看错,袁本初是支持公孙珣去当冀州牧的。实际上,自从公孙珣亲身来到孟津后,袁本初就没想过那种地方上的花招了,他此时只想让公孙珣赶紧离开孟津,离开洛阳越远越好,并无他念!甚至可以说,公孙珣在孟津一日,我们的天下楷模便一日不曾安睡过。

  不然呢?他无论如何也不知道还有一年就要军阀割据了啊!他现在想的只是天子死后如何诛宦,从而一跃让袁氏为执政者之一!

  而且这种想法,真的是对的啊!

  蹇硕的心思其实类似,他也是被公孙珣这种虎视眈眈给弄怕了,对方在孟津一日,他的禁军军权就一日握不稳!

  不过这种心思复杂的争端就无关大局了,公孙珣也好,何进也好,都不担心事情会没有个结果——因为阅兵之后,天子的身体便已经肉眼可见的渐渐不行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