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当堂对峙

br />   即使在他面前的是大梁朝唯一的皇帝。

  “……无妨,”沉默了一会儿后,薛应年露出点笑意来,“皇叔身体不好,自当好生调养才是。”

  “这件案子就交给皇叔了,”薛应年转过身走向演武场,“皇叔办事,朕最放心了。”

  荀淮望了薛应年的背影好一会儿,这才转身离开。

  京城,大理寺内。

  考生们蜂拥而入,把大理寺挤得满满当当。好在读书人都是知礼的,他们在官员们的引导下安顿好,静静等着荀淮的吩咐。

  而大理寺少卿明桓则是沉着脸,在门口等着。

  终于,王府的马车在大理寺门前停下。荀淮从马车上下来,对明桓笑道:“明大人久等。”

  “王爷,”明桓面无表情地对荀淮拱拱手,“里面请。”

  明桓在此前已经了解了这件案子,此时有条不紊地对荀淮道:“考生们都被下官安顿好了,为首的陈冉、安幼禾二人在堂内等着。”

  他顿了顿,继续道:“下官已派人去礼部接崔大人过来,想来也已经快到了。”

  “至于王大人……还请王爷示下。”

  “王大人贵为左相,自然不能怠慢。”荀淮道,“放心,我已派人去请他过来。”

  出了这事,王耿与崔明玉都脱不了干系,崔明玉比较好说话,王耿却不一定。

  “还是明大人想得周全。”荀淮夸他。

  明桓哼了一声。

  很快,崔明玉就到了大理寺。

  他仍旧是一袭白衣,眉眼微微蹙着,没什么情绪地望了明桓一眼。

  “崔大人。”崔明玉的官位比明桓大,他对崔明玉行礼道,“此案关系重大,还请崔大人体谅一二。”

  “明大人言重了,”崔明玉道,“鸣冤鼓响就是大事,我自然全力配合。”

  “今年秋闱的全部考卷,我已悉数送到了大理寺,”他说,“放在明大人这,比放在礼部要安全。”

  “崔大人放心。”明桓对他拱拱手。

  几人说话的间隙,陈冉和安幼禾都被带了上来。

  荀淮坐在主位,明桓与崔明玉坐在侧位,审视着在堂下站着的两人。

  陈冉穿着更加华丽精致,年纪看起来也比安幼禾要大些。面对堂上面无表情的人,他下意识挪动脚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他们向安幼禾投去的视线。

  这是保护的姿势。

  安幼禾穿着普通,看起来倒是比陈冉要凶些,看向他们的眼神里带了些倔强的狠劲儿,拳头攥紧,像是一匹小狼。

  有意思。荀淮把打量着他们的视线收了回来,听明桓问话。

  “堂下何人?”

  “雍州人士,陈冉。”“雍州人士,安幼禾。”

  “何事状告?”

  “我们状告王耿王大人在秋闱中徇私舞弊,更换考卷!”

  “你们可知,大理寺断案,讲究的是证据二字,”明桓微微皱眉道,“你们既如此说,可有证据?”

  “自然有!”

  陈冉道:“放榜那日,我与幼禾双双落榜,本来心有不甘,但是我们发现,录取的名单里全是官宦纨绔子弟,寒门学子少之又少!”

  陈冉义愤填膺:“他们恐怕连书都没怎么读过,怎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明桓摇头道:“非也,非也。这只是你们的主观猜想,无法断案。你们可有实证?”

  “要实证又有何难!”安幼禾听了这话,一拂袖子,对一旁静静看着他们的崔明玉道,“这位是礼部崔大人吧?”

  崔明玉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如果要查,只消把今年我等的考卷拿出来对证便可。”安幼禾道,“那是最有力的证据,不是吗?”

  “此话倒是在理,”荀淮笑道,“那就按照你说的……”

  “不可!!”荀淮等人还没说什么,就听见外头传来一阵怒吼。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王耿迈着大步子,急匆匆走来,对荀淮行礼道:“王爷,科举考卷关乎国运,岂能随意示人!”

  “王大人。”崔明玉与明桓对王耿行礼。

  王耿却没搭理他们,而是继续对荀淮说:“王爷,下官完全没有理由去做这事儿啊,下官是被冤枉的。还请王爷明鉴!”

  “王大人若是清白的,调查考卷又有何不可!”安幼禾急道,“王大人这般抗拒,可是做贼心虚?!”

  “竖子尔敢!”王耿对安幼禾吹胡子瞪眼,“你竟敢这般冤枉于我!”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荀淮开口道:“好了。”

  这屋子里面荀淮最大,他一开口,大家就都安静了下来。

  “王大人,查明真相也是为了还你清白。若是考卷没有问题,那岂不是皆大欢喜?”荀淮丝毫没有理会王耿要吃人一般的眼神,对崔明玉道,“崔大人,把考卷拿上来。”

  王耿气得喘不过气来。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