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秋日记15

msp; “好,很好。”李轸拍了几下手掌。

  晏白将信看完,没有言语,把信放在了自己桌子上。

  “陛下。”下面跪着的都是朝中重臣。

  小皇帝道:“突厥此番来势汹汹,不仅如此,竟然还杀我大凉命臣,借以挑衅。”

  “笑话,我大凉岂是他等小族能够肆意践踏的!”

  小皇帝义正言辞的怒道,随即转而放缓了脸,下了主位,走到陈渭面前,扶着陈渭,“我大凉有镇国大将军,岂是他人能够随意威胁的?”

  陈渭俯视着小皇帝,小皇帝被盯得如芒在背,可他死死的忍下去与生俱来面对这群人的恐惧,强逼着自己镇定,逼自己泰然处之。

  他是一个帝王,也要成为一个帝王。

  “陛下,这可是决定要打?”户部尚书跪在地上不起,他脸上满是忧愁,“陛下,年初的战乱已经令大凉生息受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国一旦开战,那必定是生灵涂炭,焦土难复,战乱之下,受苦的尽是百姓。”

  “若是真的出军北伐,这已经临近冬寒,不仅粮草兵马,光说这寒衣便是一大笔开销。大凉尚且安稳休养三月,实在是、实在是……”

  小皇帝慢慢松开抓着陈渭的手,转过身,用力闭了一下眼睛,咬了咬牙,继而回身怒道:“异族来袭,难道边境之民就不是我大凉百姓了吗?”

  “微臣不是这个意思,请陛下明鉴。”

  “是不是等突袭打到皇城脚底,孙卿才肯应战啊?”小皇帝一步一步朝户部尚书走去,用手摸了摸浑身颤抖的户部尚书。

  “请……”

  “那朕倒不觉得孙大人会应战,以孙卿的鼠寸心胆,恐怕,早就桃之夭夭了!”他忽然变脸,一脚踹倒户部尚书。

  转身,大步朝主位走去。

  “这一战,必不可免!”

  “国之根本在于民,若国不安,民尽失,那还能称之为国吗!”

  “我大凉的天子哪有胆小怕死之徒!这次,朕御驾亲征,必将平乱北境,驱蛮夷于千里之外,保我大凉千秋万代!”

  “臣愿追随陛下一同前往北境。”陈渭行礼道。

  “陈爱卿果真我大凉忠义之臣,只是此事非同小可,待朕商量一二,再行前往,在这之前,陈爱卿便宜家享子女之乐。”小皇帝笑道。

  陈渭看了一眼晏白,“臣遵旨。”

  “这是怎么了。”李轸靠着椅背,睨着晏白,笑说道:“太后怎么对此都没有任何决策吗?”

  晏白缓缓举起茶杯,“哀家可不敢当这‘决策’二字。”

  “陛下在此,哀家一个后宫之人,如何能议论朝中之事?”

  李轸挑眉,对她直摇头笑而不语。

  晏白喝尽杯中茶。

  “太后教导有方。”陈渭盯着晏白的眼睛,浑身的杀伐之气隐约暴露。

  “哀家怎敢称一句‘教导有方’,陛下本就是皇家血脉,贵为天子,本就是九五之尊,天下最聪颖之人。”

  “镇国将军多虑了。”晏白噙着淡淡笑意,“镇国将军常年为我大凉征战四方,甚少与家人团聚,此次又要前往北境,不如趁在京之时,多与妻儿存存宜家之情。”

  “哼。”陈渭不屑的冷哼一声,“那臣就先告退了。”

  “怎么?”晏白端起茶碗,垂眸,声音不怒自威,“你们还有要事呈言?”

  “老臣认为此战必须行。”高相道,“年初战乱,两方都大伤元气,这一次突厥来势迅猛,必定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大凉若是因国库空虚而不应战,那只会让突厥更加猖狂。恐怕到时,大凉岌岌可危啊。”

  “高相所言极是。一味忍让从来不是我大凉的作风,那将有失我大凉国威。”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诸位爱卿先退下吧。”小皇帝一掀袍子坐下。

  “臣告退。”

  李轸目光幽深,逗留在晏白身上,半晌,他放下把玩的茶盏,“此战必须胜。”说罢离开了立政殿。

  他走后,立政殿里撤出所有人。

  小皇帝惶恐不安的用余光偷偷盯着晏白,心里飘忽不定,手都在止不住的发抖。

  “母后可怪儿臣鲁莽行事。”小皇帝下了主位,跪在晏白面前,先行打破沉默,他准备虚心接受母后的教诲。

  晏白轻叹一句,眼神有着很复杂的情绪,但更多的是坚定,这让小皇帝怔了怔。

  “母后怎么会怪你?”

  “皇帝长大了,能够自行决策,母后心里是欢喜的。”

  “只是……”

  听不是责备之意,小皇帝眼里慢慢上了繁星,他急切问道:“只是什么?”

  “皇帝,根基不稳很难施威,哀家知道你是想借此次与突厥的战役来立君威。”

  “儿臣请母后教诲。”

  “哀家知道皇帝是因孝顺,才产生急于理政的心思。”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