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



  位置就在国兴中学所在那个居民区的斜后边。

  桑悦家距离学校不远不近,走路的话要走半个多小时,坐公交车又有点两面不到,比较麻烦。

  她平常早上去学校都是坐两站公交,然后下来走个十分钟左右。下午放学要么就蹭同学的自行车,让顺路的女生帮忙带一段,再自己走一段回家,要么就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走去公交站坐车。但无论怎么走,都和沈照清方向不同。

  在沈照清坚持要搬到学校附近之后,李觅抽空带着他过来实地考察过两次。

  国兴中学那个小区是老小区,都是九零年初的老房子,房龄太长,环境一般。但马路对面倒是有个电梯房小区,虽然也不新,但看起来就好了不少。最关键的是,这个小区的侧门,和桑悦坐车的车站,相距不超过两百米。

  沈照清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拍板敲定了这个小区。

  李觅给他分析了一下,上海房市正在高速暴涨中,浦江镇那边的拆迁房现在卖出不划算,她手上的现金也不够在这里买,只能先给他租一套住着,等高中之后再看情况。

  幸好现下杨浦区的房租还不高,两室一厅差不多一千八百块一个月,租得久还能再还点零头,且家具齐全,到下个月中旬就可以拎包入住。

  签约交钱的时候,李觅对沈照清说:“等你到16岁,你的房子和钱就都归你自己支配。但是现在我们要说清楚,这套房子是你一定要租的,属于你个人的额外开支,必须从你名下的存款里出。没问题吧?”

  沈照清点点头。

  李觅轻轻笑了一声,假装叹息道:“对悦悦,你倒是舍得的。两千块能买多少东西你知道吗?”

  沈照清压根不接茬,只是轻声说:“我还要一辆自行车。”

  李觅:“之前外公不是给你买了一辆很好的吗?三千块的进口山地车,这么快又不喜欢了?”

  沈照清:“没有不喜欢。但是我要能带人的那种。”

  李觅诧异地看向他,“你想骑车带悦悦?不行不行,你才刚学会几天啊,带人太危险了,不行。”

  沈照清:“我会练好的。”-

  2007年年底,在杨浦区居民的殷切盼望下,地铁8号线终于开始运行。

  但这件事和桑悦家人都没什么关系。

  对她们而言,上海地铁最低票价也要3元,稍微远一点点就得4块,比起2块钱能从头坐到尾的公交车来说,除了时间之外,没有丝毫性价比。

  罗枚还是每天赶早晚高峰的公交车去上班,罗英也还是每天坐单位的班车,不要钱,还方便,就停在小区门口。

  城市日新月异,但落到普通人身上,生活始终按部就班地过着。

  桑悦和毛颖约定去玩跳舞毯的事,一直没能成行。因为她第一次期中考失利,没考到罗英要求的班级前三,所以买手机的约定不能作数,必须再战期末考。

  桑悦不是个传统意义上勤奋努力的好学生,上了初中之后,依旧凭借着小聪明在学习,不够努力也不够刻苦,背英语单词一直老大难,看个十来分钟就忍不住要去干其他事。哪怕现在她有目标,下定决心要考前三买手机,但真拿起课本,似乎还是耐心有限。

  早先时候,外婆就一直怀疑她有多动症,还明里暗里让罗英带她去医院看看,要是有多动症就早点治。

  罗英上学的时候就是个努力的学生,一直说自己不聪明,比较笨,能考上大学全靠在青浦插队落户的时候,晚上不睡觉通宵复习背书,才顺利考回市区上大学,没在青浦种一辈子地。

  所以,桑悦这样浑水摸鱼,罗英也看不惯,每天下班就给她整理错题,再通通抄到一张A4白纸上,逼着她重新做。

  这么反复耳提面命了大半个月,不知不觉中,2008年悄无声息地来临。

  对全中国人民来说,2008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因为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这可是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

  在桑悦家,罗枚是体育运动的忠实观众,平常除了看越剧之外,就是看体育新闻。她也最关注奥运会的进展,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时不时就要提上一嘴。

  桑悦对此毫无兴趣。毕竟她连六层楼梯都爬不动,看任何运动项目都感同身受地觉得好累。有时候沈照清叫她去看他踢足球,她也会不给面子地拒绝掉。

  不过,考完试,桑悦实在没什么事干,沈照清再到楼下按门铃喊她,她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沈照清骑了俩新自行车,通体金属黑色,看起来很帅。

  桑悦跳到后座上,仰头望了一眼自家阳台,催促他:“快走快走,被我妈看到要骂你了。”

  上海是东南方城市,冬天几乎不下雪,轮胎不会在路上打滑。但罗英依旧觉得自行车带人不安全,平常不允许桑悦坐别人的车。

  “嗯。”

  应完声,沈照清脚轻轻一蹬,车窜出老远。没一会儿,就已经转出小区,骑到了路上。

  桑悦抓着他的外套,从后面看着他背影。

  沈照清人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清瘦,但骑车倒是蛮稳的,好像一点都没觉得载着她有点控制不好车。

  桑悦眨眨眼,忍不住问:“沈照清,我重吗?”

  沈照清的声音从前方飘过来,很平静,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不重。”

  桑悦笑起来,点头,“那就好。”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