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

>   但沈照清千里迢迢地坐一个小时公交车过来,晚上总不能让他中暑回家。

  所以罗英知道之后,就有些尴尬地跟桑悦说,中午要把

  空调打开。

  桑悦家是1996年装修的,那会儿主流是窗式空调,开起来很简单,只要一个旋钮拧一下就行。

  外婆怕给他们弄坏,不肯动手,让桑悦自己去开。

  当时这样一台进口空调就要三千块,罗英有点舍不得,只给大房间装了一台,别的房间没有,他们就只能待在大房间里玩。电视在外面客厅,桑悦没法继续看台偶,只能在房间的地板上铺了凉席,和沈照清坐在一起看闲书,或是跟外婆打牌接龙、算24点之类。

  收音机打开,调到FM101.7。

  这个台每天会轮播各种流行音乐,是桑悦最喜欢的电台。

  略有些电波杂音的乐曲声、伴着老式空调“嗡嗡”的运行振动音,间或响起纸页翻动、扑克牌切牌洗牌的声音,交和在一起,组成了全新的夏天记忆。

  小学毕业,桑悦已经不是8岁那点的识字量了。罗英不管着她看什么,家里又有罗敏和贺云皎这俩爱买书的人在,她跟着蹭了许多,小说、社科、名著、现代散文诗歌等等,样样都有所涉猎。

  相比之下,沈照清的喜好就非常寡淡,唯爱武器大全和历史科普,除此之外,就是捡桑悦看完的书跟着看。

  桑悦最近在看贺云皎买的新书,叫《玉兰花开》,是韩国作家金河仁的小说。剧情就是女主角和男朋友结婚之前,男朋友入伍意外身亡,女主得了精神疾病,最后被偷偷暗恋她很久的邻居弟弟兼青梅竹马治愈的故事。

  可能是翻译书,为了贴近原意,这本书的遣词造句和其他小说不太一样。桑悦看了三天,总算翻到最后一页。

  扫完最后一行字,她酣畅淋漓地舒了口气,抬起头,对沈照清说:“如果男朋友没出意外,就算两人后来分手,这个女主角也肯定不会和邻居弟弟在一起。”

  前两天,沈照清已经听她大致讲述过一些情节,这会儿干脆就把书从她手上抽出来,翻开自己看。

  桑悦拍了一下他的小腿,质问道:“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

  沈照清从善如流:“为什么?”

  桑悦:“说不清。但我是这么觉得的。”

  桑悦年纪还小,正是懵懵懂懂的时候,尚且不能理解“爱情”这两个字的深意。

  只是天性敏感丰盈的内心,使得她潜意识觉得,这书写得跟童话一样,不符合现实。但要问她具体哪里不符合,她也说不清楚。

  沈照清的观点却完全来自另一个方向。他垂着眼,盯着书页里的铅字,轻声开口:“这个青梅竹马的弟弟不该给别人机会。”

  桑悦:“你刚刚说什么?没听清。”

  沈照清头也不抬,随口答道:“没什么。”

  桑悦没放在心上,升了个懒腰,念念叨叨:“今天晚上我想吃小馄饨……你要不要留下一起吃饭?”

  她嘴巴挑剔,觉得外婆和妈妈捏的小馄饨皮太紧了,煮熟之后没有外面卖的那种松散轻盈,比如沈大成里的那种,可以一口一口,咬下去不会有面皮压实的结块感。

  罗英对此表示不屑,说外面的小馄饨里肉都没有几粒,散散拉拉的皮子煮在汤里,和刷锅水似的。她的语气里有嫌桑悦不识货的意思,也嫌她挑三拣四的麻烦。

  家里除了罗敏外,就没有这么嘴刁的人。桑悦是第二个。

  沈照清同样听过桑悦关于小馄饨的意见,但只默默摇了摇头,“不吃了。”

  他每天来蹭午饭已经够给外婆添麻烦了,要是再不识相留下吃晚饭,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被赶出去的。

  沈照清还不想被赶出去。

  ……

  七月底,罗英终于迟钝地开始操心桑悦的初中择校问题。

  外婆家虽然已经拆迁,但是她们几个人的户口依旧保留在南京路那边,并未被要求迁出。这也就代表着,桑悦户籍对口的初中还是黄浦区的浦光中学。

  两边有公交直达,每天坐车过去上学也可以,但罗英担心桑悦太辛苦,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让她回到家附近上学。

  桑悦家对口那个初中,罗英找同事打听过,说教学质量不好,主要是风气有点差。

  想来想去,她打算把桑悦弄到罗芬家对口的国兴中学去上初中。

  罗芬有个邻居是国兴中学校长的朋友,罗英找罗芬商量了一下,走了邻居的关系,勉强和校长搭上线。本来已经准备好送钱了,但校长看了桑悦小学五年级的成绩手册,觉得还不错,就爽气地招收了她,把她插到了新一届的特色班里。

  2007年,上海的公立学校还没有摇号入学之类的说法,对学籍管理还不严格。

  再加上国兴中学只能算公立里第二梯队的学校,主要以美术特色教学闻名,所以也没有那么难进。

  桑悦作为当事人,一切都敲定之后才被通知,知道了自己要去上什么学校。

  她正在压玻璃橱架,闻言,诧异地看向罗英,问道:“特色班里都是画画的吗?可是我一点基础都没有啊。”

  罗英:“别弄那个了,都是灰……成绩好就行了。”

  这个玻璃橱是从外婆家搬过来的,四面都是玻璃,只用木架子撑着,里面分层隔断用的也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