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sp; [我猜还有第二次风波。]

  [肯定有第二次啊,不然李瑛怎么被废呢。]

  [武惠妃肯定想不到李瑛被废后,她的儿子也没能当上太子吧?]

  [偷鸡不成蚀把米大概就是这样了。]

  李瑛吃完了饼开始喝茶。

  他一张俊脸氤氲在袅袅茶香里,更显好看了。

  他就知道,他还有第二次被废的机会!

  李瑛诡异地带了几分跃跃欲试。

  不知道下一个太子是谁,说不定是下一个皇帝呢,他这就去跟这个兄弟打好关系,希望等到他登基的时候,能给自己派到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

  【废太子风波平息了,但废太子这件事没有结束。表面上李瑛是安全了,但实际上他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他的周围狼豺虎豹,虎视眈眈看着他屁股下的位置。 】

  【曾经李隆基当太子的时候,也曾有过太子位岌岌可危的时候,他虽也没什么势力,但众多大臣拼着不要官位的风险也要力保他。那时候李隆基身边的守护神可以说的众多如云。】

  【可现在李瑛身边的守护神少的可怜,只有一个张九龄。而开元二十四年,随着张李政斗落下帷幕,张九龄也彻底离开了京城,李瑛像砧板上的鱼肉,毫无反抗之力。】

  【在张九龄离开的第二天,李隆基就又把大臣召集起来,准备商量废太子的事情了。】

  [我老天,这么迫不及待吗?]

  [果然这个朝堂上就是不能没有张九龄吧。]

  [张九龄走了,就彻底没人能管住李隆基了。]

  [他马上就要开始胡作非为了。]

  [那些让我心梗的事情,桩桩件件啊,没有一件冤枉他李隆基。]

  李隆基如鲠在喉。

  张九龄走的第二天,他就又要废太子了吗?

  临时起意,还是酝酿多时了?

  李瑛欢欣鼓舞。

  他又要被废啦!

  【李隆基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废太子了呢?起因是杨洄上了奏折旧事重提,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混在一起,意欲图谋不轨。】

  【两次废太子是同一个理由引起的,上次李瑛的身边有张九龄,这回李瑛的身边空无一人。张九龄罢相倒台,现在坐在宰相之位的人是曾经支持废太子的李林甫。】

  【上次李隆基问张九龄的意见,这回他问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依旧是上次的说法,这是陛下的家事。】

  【于是李隆基下诏书,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贬为庶人。这不是他们最后的结局,没多久,他们又接到了一道赐死的诏书,三个人死于长安城东的驿站。】

  【他们甚至连长安城都没能出去,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在了这个生活多年,熙攘繁盛的地方。】

  [李林甫说话真的很有艺术性,这话明明带着引导性。]

  [但是追究起来的话,所有的决定都是李隆基做的,李林甫可没直接说让李隆基废太子。]

  [李林甫这顺水推舟用的妙啊。]

  [真有心机。]

  [李隆基也是傻。]

  [唉,这三个皇子死的真无辜。]

  [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啊,就一天啊,李瑛当了二十几年的太子,总有点情分在吧。]

  [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

  天幕说的是李瑛的事情,李瑛就是心再大,也难免有些代入进去。

  唉。

  那权力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想了想冷酷的李隆基,还有他头上不茂密的头发,以及天天跟在自己身后劝学的那群先生,李瑛头越来越疼。

  想当闲散王爷的心更强烈了。

  【李瑛是死了,太子位置空悬。武惠妃能如愿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太子之位吗?】

  【是不能的,在这紧要关头,武惠妃她的病了。李瑛三兄弟被赐死之后,她开始害怕了,她整天提心吊胆,总觉得看到了那三兄弟的游魂在自己身边飘来飘去。武惠妃觉得他们这是因惨死变成了厉鬼,想来向她索命。】

  【李隆基寻太医为武惠妃治病,甚至请所谓的神仙抓鬼,但武惠妃的病不仅没有好,反而更严重了,巨大的精神问题拖垮了她的身体。】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那些整日被厉鬼纠缠的幻影最终消失了,与之一并消失的还有武惠妃做的那场大梦。废皇后,废太子,这两件事和那场大梦息息相关,也是她此生最接近梦的时候。】

  【可她最终没有机会触摸一下自己的梦,哪怕一下都没有过。命运像是在她的人生里按下了重复键,皇后被废,她无缘后位,太子被废,她的儿子也依旧无缘太子之位。她无限接近于自己的梦,可她最靠近梦的时候,也就是梦碎的时候。】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武惠妃玉殒香消。就此,史册不会再为她多着一丝笔墨,她是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宠爱过的妃子之一,也仅仅止步于此。而她的人生,也随着史册最后这充满传奇戏剧性的一笔,彻底落下的帷幕。一场大梦终成残梦。】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