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不用动手,但需要时时检查木匠铁匠们造出的零件合不合格。

  夫子四个人,学生十五个。

  监制五千台弹花机,跟十七个县对接,需要忙的事情太多了!

  蔡夫子见此,还把自己在咸安府的徒弟们喊过来帮忙。

  一方是工匠,另一方是读书人。

  按理说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这会却算是师兄弟?

  不管怎么说,谁管你们考不考乡试,他们要在九月份之前造出弹花机,然后送到各地,这才是真的!

  而蔡夫子的学生们,则从未感觉到,自己会被读书人这般重视。

  师父在曲夏州,过的竟然是这种日子?

  他怎么不早说啊。

  这么一对比,那咸安府的态度,也就那样嘛。

  但不知道,是不是咸安府知道这回事,明显对当地的匠人愈发客气,就怕大家一窝蜂离开。

  不过,不管是咸安府,还是曲夏州,两地衙门都在暗中观察弹花机制造一事。

  他们也想知道,纪楚说的两者结合,真的会有多大的效果,又会带来多大的收益。

  纪楚本人则总算可以歇一歇了。

  从年初来州城,一直到七月初九,他基本没休息过。

  就连侄儿纪振跟李师爷儿子李纹拳法练完了,才刚刚知晓。

  他们两个习武还算有天赋,请来的拳脚师傅也一直在夸。

  纪楚看着,还跟着练习几招,算是打发打发时间。

  纪楚是闲下来了,衙门礼司跟州学却忙得厉害。

  三年一次的乡试,肯定是他们两个部门主导。

  原来看人家忙忙碌碌,是这种感觉啊。

  纪楚跟工司,户司同僚看热闹的时候,有时还会被拉过去帮忙。

  只是看到那一张张报名的名单,纪楚忍不住感叹:“这么多考生?!”

  礼司周大人还道:“你刚知道吗。”

  大家都是经历过乡试的人,能不知道每年的秀才有多少吗!

  周大人也是忙得厉害,忘记自己跟纪楚明面上不合,搞得大家以为他们要吵起来了。

  纪楚纯粹是感叹。

  怪不得州学的经科傲气,自家有这么多学生,能不傲气吗。

  州学有符合条件的考生为三百二十七人,下面各县加起来三百一十人。

  一个小小的曲夏州,便有六百三十七个秀才。

  今年录取的人数则为十五个。

  可以说,多数人都是陪跑的,真正能考上的读书人凤毛麟角。

  旁边人道:“纪大人想什么呢。”

  本以为纪楚会糊弄过去,谁料他老老实实答:“这么多学生,分数科点多好。”

  走进来的王学政跟室内的周大人对视一眼。

  不能跟纪楚计较,不能跟年轻人太计较!

  但王学政过来,却是让纪楚回避的。

  原因很简单,陇西右道的巡考大人来了,你要躲远点。

  最好就在工司户司别出来,或者直接去各县指导种棉。

  总之一句话,不要在他面前晃悠。

  为何?

  终于从京城回来的邓成给他答案。

  邓成道:“我跟巡考大人一起从京城过来的,他对你很不喜。”

  扶持数科,轻儒学,已经犯了很多儒学官员的忌讳。

  再加上纪楚赶在童试落榜时,招揽有资质的儒学子弟,这跟抢自家学生有区别吗。

  别说那些学生落榜了,落榜又怎么样,那也是孔圣人的学生。

  纪楚听到这,心里明白七八分。

  自从经历过二王爷禁棉一事后,他对如今很多事更明白几分。

  知道这里的人跟现代想法之不同。

  现代人经常说孔孟之争,又或者说老庄跟孔子之争,再有什么各个门派学术之争,多是带着兼学兼听的想法。

  如今可是真能为这些不同打起来的。

  王学政让他回避,就是不想撞到对方枪口上。

  真要闹起来,对谁都不好。

  邓成见他明白,不再多说,而是讲起二王爷如今的下场。

  “他府内能用的人基本都没了,要么去了太子府中,要么直接流放到其他地方。”

  “以后的二王爷,就是闲散宗室。”

  可以说这一回,太子身边的太傅等人,终于能松口气。

  二王爷任意妄为不是一两日了,能够彻底压下去,估计大家都费了不少力气。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