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文豪1983> 第174章 以余切为武侠男主角

第174章 以余切为武侠男主角

  第174章 以余切为武侠男主角

  他搭乘轮船一路向北,准备到港地发表一篇武侠小说。这是一趟从槟城到港地的航线,长达一星期,耗时虽然长,但票价低,有各种娱乐设施可用。

  温瑞安现在经济上拮据,又缺乏灵感。

  而在船上,温瑞安能见识各种风土人情,反过来促进自己的创作。

  他想要写一个有情有义的侠义男主,这个人来历很大,年纪轻轻,武功高强,善于团结各方势力,又有赤子之心。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这个人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触碰到主角的逆鳞时,他甘于为了伟大理想献出一切。

  到底要写个什么样的人?

  在现实当中,好像没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如果有这样的那个人,温瑞安也不敢写。

  因为他收藏他的诗词,坐过牢,可不能再犯。

  温瑞安冥思苦想,搞得人都瘦了一圈。

  于是,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把《出路》拿来翻看,打发时间。《出路》首印五万册,装订精良,32开本,30港币一本,相当于75泰铢,或者15马来币。

  实际上价格则要更贵,因为当前只有泰国出版社的版本,其他都为盗版。

  最近一批次的三十万册在大陆,分别由大陆境内的五家出版社合力印刷。当然,价格就要更便宜一些,只相当于八港币不到,而且有余切本人设计过的封面。

  温瑞安心里想:这个余切还挺有意思,大陆版本最便宜,结果大陆版本最用心。

  《出路》这本书是抢手货,在船上,温瑞安和别人交换书籍来看,他竟然换到了一本《大撒把》,这个小说对他来说没有《出路》那个深刻,但是书封的照片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原来余切长这个样子。

  妈的!温瑞安有点嫉妒了。

  持有《大撒把》的是一个港地的余切书迷,他对余切近两年的事迹如数家珍,连他父亲是一个数学教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怪不得叫余切呢。

  其中,有一段余切去前线慰问的事情,尤其得到了书迷的称赞。

  “这件事情绝对要冒着风险去,但他毫不犹豫,虽千万人吾往矣。我感到他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从此他不仅仅在小说上使我钦佩,在人格上也值得我去学习。”

  温瑞安大吃一惊,在随后的日子里,他陆陆续续了解了余切的许多消息,逐渐产生了把“余切”为模板,写成小说男主角的想法。

  这个男主角是连云寨的大当家,外号“九现神龙”,武功高强,智勇双全,不为权势所动,追求公正和自由。

  名字是戚少商,而小说则叫《逆水寒》。

  当然了,随着笔下的小说逐渐成型,他自然也把喜爱投射到了现实中的人物原型,他越来越欣赏余切。

  最让他吃惊的是他的朋友查良庸以一个反派的形象,疑似促成了余切写出那篇《出路》。

  难怪《明报》并没有对近期大热的华人小说发表高见,原来根源出在这。

  就这样,温瑞安到了港地,他没有先去《明报》交稿,而是专程去九龙城寨参观,假装自己是三教九流的小流氓,结果还是被识破了。

  那人说:“现在多了很多戴眼镜的外地人,眼泪汪汪,直奔我们九龙城寨来看,我们不好阻拦,但也很头痛。”

  温瑞安说:“你也知道余切的小说?”

  “怎么不知道?我们现在欢迎作家,欢迎记者,这地方以后要拆了,全凭你们来记录。”

  “我也是作家,我也想搞创作,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参观?”

  温瑞安得到了特别隆重的待遇,他重新走了一遍余切走过的路,发觉这里有些孩子自发的学习传统诗词。《滕王阁序》特别受欢迎,因为余切很推崇这一篇骈文。

  这激起了温瑞安心里的回忆,他小时候在马来的公共学校里面,搞过华人诗会,他自己任会长,这个社团组织搞得十分成功,以至于其他土著纷纷来学唐诗念宋词。

  中文这个选修课,被他实际搞成了必修课。

  就在他以为完成了“和平的改良”时,他的社团被学校取缔了,他才知道,温和的改良并不起效用,华人面临的情况是比较系统性的。

  离开九龙城寨,温瑞安也没有立刻去《明报》找查良庸。而是在住处呆了两三天,写了《逆水寒》的开头:连云寨内部出现了叛徒,导致寨中人心惶惶,戚少商被迫离开连云寨,开始逃亡。

  在逃亡中,他逐渐结识了新的盟友,积蓄起力量,准备找朝廷和叛徒复仇。

  小说开头写完了,温瑞安找上了查良庸,直接去了查良庸家。

  “啪!”

  这份稿子叠在查良庸茶几上。

  查良庸以勤奋著称,每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白天处理报社事务,晚上进行写作和修订,也看别人的稿子。

  第二天,温瑞安来找查良庸。

  “我小说写的怎么样?”他问。

  “写得好,寥寥几笔,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人物,戚少商逃亡线、顾惜朝追杀线、追命查案线三线并行,我已经没办法再进行任何建议,在我看来,《逆水寒》可能是你武侠小说的新巅峰。”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