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非那什么不娶吗?我还以为没议亲呢。”

  杨二奶奶瘪嘴,“之前要死要活的,我还以为多大的决心呢。”

  “什么意思?”

  孙桂芳好奇道。

  “桂芳还不知道这事儿,”康嫂立马说起来,“就副队长家的赵长国,他十七岁的时候,跟着副队长去垫子坝生产队干活儿,然后喜欢上那边生产队的一个姑娘,哎哟,回来就央求他娘上门提亲去。”

  “那姑娘身体不怎么好,她家人就想着把她嫁到镇上去,以后少吃点苦,我们赵五叔那会儿还不是副队长呢,家里的日子也就那样,姑娘家看不上。”

  康嫂叹了口气,“这也正常,父母都为孩子着想嘛,赵家的日子是苦了点,但赵长国不放弃啊,找媒人上门不下十次,人家一次一次的拒绝,他还是不放弃,就这么纠缠了人家两年。”

  那两年副队长夫妇几次劝他放弃,他就是不听,扬言这辈子除了那姑娘,谁也不娶,这要是逼他,他就跳河给赵家人看。

  “结果人家姑娘前年嫁出去了,在隔壁镇上,日子过得很舒心,赵长国倒是不叫嚷了,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康嫂又给欢欢擦了擦口水,见石头给乐乐擦了,便摸了摸石头的脑袋。

  “我听说这议亲的对象也是垫子坝的,还是那姑娘的堂妹呢!你们说这事儿......”

  孙桂芳听得那叫一个目瞪口呆,“这垫子坝,是不是刘香莲娘家生产队啊?”

  “可不,”杨二奶奶点头,又问康嫂,“那姑娘傻了是不是?这赵长国喜欢的是她堂姐,她咋应了这亲事呢?”

  “这我不清楚,”康嫂摇头,“我也是回娘家的时候,听我嫂子说的,我嫂子娘家弟媳妇,就是垫子坝的,所以知道一点,但也不是很清楚,那家瞒得近,我看得副队长家的房子建起来了,这才会往外放话。”

  “傻姑娘,“杨二奶奶眉头微皱,“以后有苦头吃,这种心里有人的男人,可嫁不得!”

  “可不是,就说我那.....”

  康嫂继续说,石头抱着乐乐听她们三人说话,听见脚步声转过头去,便见杨继西扛着锄头出来了。

  “康嫂,石头,”杨继西招呼着,洗了手凑过去看了看石头怀里的乐乐,“小丫头这口水有些厉害啊。”

  “长牙呢,”杨二奶奶笑道。

  “喝点凉茶,”孙桂芳指了指桌子上的搪瓷杯,这是他们的搪瓷杯,和杨二奶奶他们那个颜色不一样,花是一样的。

  “孩子听话不,”杨继西问。

  “听话,”孙桂芳笑。

  “我们也该回去了,”康嫂抱着孩子,和石头回去了。

  杨继西还在石头两个兜里塞满了瓜子。

  “谢谢叔。”

  石头道。

  杨继西摸了摸乐乐的耳朵,惹得小丫头啊了一声,他笑着收回手,“回去吧。”

  “欸,”石头抱着乐乐小心翼翼地走了。

  “光顾着说话去了,我还没做饭呢,”杨二奶奶一边洗手一边道,“还好早上蒸的馒头多,今儿中午就吃清水南瓜,再蒸一碗油肉。”

  “我帮着烧火,”孙桂芳道。

  “我去,你歇着,“杨继西随意洗了个头,“我今儿回来得早一些,那边的活儿干完了,就先回来了,下午也不用去,歇歇。”

  “那好,这么些天你就没怎么歇过,”杨二奶奶连声道。

  孙桂芳也露出笑,“是该歇歇了,这太阳这么大,很容易中暑的。”

  “说起中暑,知青所那边又有几个知青遭了。”

  杨继西跟着杨二奶奶进灶房,一边说,后面跟着孙桂芳。

  “就三月新来的那几个知青?”

  杨二奶奶追问。

  “对,”杨继西点头,三月份他们生产队分来了几个女知青,个个都不是干活儿的人,但大道理倒是一堆一堆的,被村里人说是知青病,每一个知青来生产队的时候,都有一番道理。

  但人家说得也真的是有道理,这是不好实施。

  “比如就有一位知青提起我们这离镇上学校太远,孩子们上学远,让人放心不下,导致很多家庭都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所以提议修村小学呢。”

  孙桂芳一边坐下,一边听杨继西说。

  杨二奶奶把锅刷了,舀了两瓢水进去,又把竹篱栏盘在锅上,把芭蕉叶洗干净铺上去,再放上早上蒸的馒头。

  “这话说得,就算离得近了,也不会有太多人家愿意把孩子送进去学,远是一个原因,可更重要的还是穷!”

  “再说了,我还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有了村小学,这知青所的人就不去地里干活儿了呗,都去教书。”

  说完杨二奶奶又去新库房那边,舀了一大碗油肉过来放进锅里一起蒸热,此时杨继西已经烧起了火,正和孙桂芳说这个提议是怎么被村民反对的。

  “自家的房子都没修,谁愿意修村小学,而且有些人家没有孩子,或者是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送去学校,他们占不到好处,也不愿意帮忙。”

  杨二奶奶听得点头,“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不过这生产队有了学校,那可是好事儿,现在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