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八百七十章 凯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过年一样!

第八百七十章 凯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过年一样!

大明军已经抵达旅顺港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天津。

  天津的百姓自发涌向码头,商贾干脆歇业,学子全部停课,就连平日足不出户的闺阁小姐,也在家人的陪伴下,挤在临时搭建的看台上,张望着海面。

  小贩们穿梭在人群中,叫卖着热腾腾的包子和新酿的米酒,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气与海腥味混合的独特气息。

  “快看,是游龙号!”一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顽童,指着海面,大声的喊着,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所有人都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海面张望。

  快速帆船游龙号,完整的出现在了海面上,庞大的船帆遮住了船体,随着船帆不断降下,露出了三十三丈的船身,天津的百姓每年十月都能看到游龙号,但每次看到如此海上巨兽,还是由衷的惊叹,这就是大明水师。

  游龙号上悬挂着一杆大旗,红底金边的旗帜上,绣着团龙,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旗杆下方,一排排身着新礼服的军兵整齐列队,大明军容耀天威,是戚继光给皇帝的承诺,他做到了,一如陛下履行了他的承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港口上三十六个临时搭建的鼓楼,爆发出了响起震天的鼓声,三十六面牛皮大鼓同时擂动,声浪如同雷霆滚过海面,扫过了人群,礼炮开始密集轰鸣了起来,每次十八响,一共响了十八次。

  很快,鼓声也从海面上传来,战船开始鸣放礼炮,轰隆隆的炮声,震耳欲聋,这是对陆上鼓声和炮声的回应,停在桅杆上的飞鸟惊恐中飞了起来,在天空中划出凌乱的轨迹。

  朱翊钧在观潮阁看到了快速帆船和五桅过洋船的抵达,开始下楼,向着港口步行而去。

  沈鲤想要阻拦,因为按照礼法,皇帝应该在郊劳台的八角亭等着,等大将军觐见,但皇帝根本没按既定的流程出牌,而是直接去了港口。

  王夭灼王皇后,也不管皇帝出格的举动,她又不是李太后,皇帝走路不对都要说两句,她跟着皇帝就往港口去了,她今天的打扮,和皇帝一样,只不过没有肩绶和功赏牌悬挂,她不是军兵,但她是陛下的夫人。

  大明的皇后,在皇帝前往西山陵园亲自祭祀列祖列宗也是要陪着皇帝走到陵寝前祭祀的,皇后母仪天下,是皇帝正妻,身份和妃嫔不同,重大场合都要陪皇帝一起。

  当然皇帝和皇后关系不好,那皇帝不肯,那就只能‘凤体欠安’了。

  皇帝不去郊劳台,而是直接去了港口,这不符合礼法,但沈鲤却没办法纠正,陛下的大明军就在眼前,陛下说什么,什么就是礼法,天王老子来了,那也是陛下说得对!

  这降阶郊劳,大明也是第一次办,索性直接由陛下去了,日后这就是祖宗成法了,谁反对,自己跟陛下说去!

  朱翊钧之所以没有去郊劳台等着,而是去港口,因为从游龙号下来的不是戚继光、李如松、马林等人,而是一个个覆盖着团龙旗的方盒,这是此次征战牺牲军兵的骨灰。

  最好的船上是牺牲的军兵,他们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为了大明利益远征,却没有回来。

  人死为大,大明贵死不贵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朱翊钧无论如何不能在郊劳台等了。

  沈鲤立刻让左右侍郎改变计划,作为专业的礼部尚书,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太常寺的乐班,从激昂的音乐立刻变得深沉了起来。

  皇帝身穿新礼服,龙行虎步的走到了栈桥旁,军兵已经列队整齐,按照既定流程,这些军兵下船后,会步行前往塘沽站,坐火车前往京师,将其安葬在北大营忠烈陵园之中。

  皇帝、皇后、太子的突然到来,让军兵有些措手不及,只能站在了原地。

  朱翊钧走到了这些方盒面前,一个个走过,每一个方盒里都装着军兵的骨灰,海上征战,尸骨运回大明太过于遥远,就地安葬是客死他乡,魂归故里,骨灰就成了唯一的方案。

  大明皇帝的手放在了团龙旗上,哀乐在太常寺的指挥下停了下来,鼓声、号角声、喧闹声全都慢慢安静了下来,海风吹过了皇帝的脸颊,只有旌旗在风中翻卷的声音。

  朱翊钧久久无言,很久之后,才开口说道:“回家了,回家了。”

  他能言善辩,张居正有的时候都说不过他,他出口成章,他有千言万语想说,但几次想要开口,最后就只有这一句话,回家了。

  为了大明利益,你愿意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吗?

  这些军兵,给出了答案。

  大明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少这样的脊梁,他们前赴后继,他们奋不顾身,他们才是撑起了这江山社稷、国泰民安的柱石。

  “父皇,孩儿愿意带领军兵回营安葬忠勇烈士。”朱常治作为皇长子、实际上的太子,年仅九岁的他,忽然理解了为何陛下总是对军兵如此的偏爱。

  失控的暴力,自然是匪兵,可是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军兵,值得陛下、大臣、天下万民的礼遇,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王夭灼有些惊讶的看了朱常治一眼,这不是她教的,朱常治不用跟人争宠,她惊讶的是,她整日里喋喋不休教导朱常治什么是弘,什么是心怀天下,但说一千道一万,朱常治对此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

  但今天,他主动出班,代父亲迎接英魂魂归故里。

  父亲分身乏术,要迎接大明军凯旋,领军兵安葬烈士,他朱常治就是现场最合适的人选。

  在这一天,尚且年幼的朱常治,理解了什么叫日月江山所系、祖宗江山托付的重任,他的父亲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扛起了日月,他今年九岁,他稚嫩的肩膀扛不起江山,但学会了为父亲、为大明分忧解难。

  朱常治没有成长为朕与凡殊的天生贵人,反而在皇帝言传身教的教育下,逐渐长大。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