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百七十五章 关于皇家理工学院的人才分配

第七百七十五章 关于皇家理工学院的人才分配


  “啊?胆子是真的大。”朱翊钧眨了眨眼,看了半天,才从备忘录上,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上海知县姚光启、青浦知县徐秉正、松江巡抚申时行,真的已经非常保守了,松江府还田令是五十顷以上,可是这些海事学堂的学子们,是极端激进派,认为这些官吏尸位素餐,学子选择带着百姓操戈索田!

  得亏是苏州府太仓州知州反应及时,在这帮人还没酿出大祸的时候,把他们扭送回了海事学堂,才没有造成巨大的动荡,松江上海海事学堂立刻暂停了每年的昆山鹿城荷花行。

  这本来是海事学堂拉着学子和苏州学子的交流会,直接取消了。

  当初苏州府和松江府都奏闻了此事,都说的比较含糊,大概意思就是学子年少轻狂,过于肆意,没有过分的苛责。

  但这些学子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少壮派倾向,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对美好秩序天下大同,仍然坚信的年轻人,就是少壮派,少壮派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一种时不我与的急躁。

  大明皇帝朱翊钧就是少壮派。

  “朕其实主要担心加倍执行。”朱翊钧倒是没有遮掩,二十顷以上皆需要还田,最终到一顷,看起来格外像是在搞倍之,明面上忠君体国,背地里加倍执行,加剧矛盾和对立情绪,来达到反对政令的目的。

  姚光启玉树临风的贵公子,现在脸上那道吓人的疤,是姚光启为了百姓的海带,跟海寇拼命留下的,的确是一时冲动,他也曾经后悔过,但再来一次,恐怕他还是会那么做。

  那时候姚光启是个农夫,只不过是在海里种海带,谁抢他的粮食,他自然要跟对方拼命。

  陛下对姚光启的警惕,多少有点不近人情了。

  冯保反思了下,可能平日里给文臣们上的眼药有点太多了,以至于陛下如此警惕,反思之后,冯保打算再接再厉。

  万历十五年二月二日龙抬头,春雷滚滚阵阵响,京师在阵阵北风之下,下起了濛濛细雨,整个京师一扫春季的霾灾,空气都清新了几分,近四百万的丁口,居住京师附近,冬季采暖的煤烟,会让大明整个京师笼罩在一股呛人的浑浊之中。

  朱翊钧在廷议之后,没有让内阁大臣解散,而是带着大臣们前往了北土城,大明皇家理工学院的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建设结束,大明皇帝要前往参加揭幕,前往北土城,朱翊钧坐的是小火车,速度不是很快,赵梦佑带着三辆铁马在前面开路扫除隐患。

  数十台小火车,带着汽笛声,依次通过了德胜门,朱翊钧在北土城站下车,看向了东面的理工学院。

  “王次辅厉害,朕把这个差事交给次辅,果然没有错付。”朱翊钧带着一行人抵达了理工学院门前,这是大明第一所高标准的理工院校。

  王崇古赶忙俯首说道:“那是陛下银子给的太多。”

  整个三期工程,皇帝本人全额投资,三期工程历时四年半完成,内帑总共拨款三百六十万银筹建,万历十四年十二月,由工部完成了验收,正月十六正式开学,二月初二,终于整饬干净,迎来了皇帝前来验收。

  三百六十万银,六个先帝皇陵还有十万银的剩余,而整个校园占地面积为2100亩地,等同于两个皇宫大小。

  皇家理工学堂设有本副两科,本就是必修课,必学的内容经学、理学、历史掌故、诸子百家、算学、格物、地理等七门,副则就是选修课,包括了医学、算学、农桑、矿产堪舆、测绘、工程、商学、机械制造、通事、天文等等,即七科三十五门。

  每名在校学生,必修过关之外,副科必选一门过关。

  皇家理工学院的祭酒原来是万士和,在万士和致仕之后,祭酒换成了沈鲤。

  祭酒之下设有两名总教习,分管必修和选修,全校设有学堂一百八十间、设有藏经阁一楼、彝伦堂一院专门用于皇帝讲学,每年大学堂的祭祀典礼由祭酒司业主持,典礼亦在此处,共有学舍两千余间,水房、食堂等杂舍四百余间。

  “一共招录了九千余名学子,每年增招两千五百名。”沈鲤俯首说道:“陛下,两千五百名学子看起来很多,但是分到三十五个科目里,就变得极其稀少了,还没出校门,就被抢走了。”

  “陛下,衙门有点抢不过民坊,去年九月,学堂毕业了第一批学子,到衙门里坐班,免六十银助学借贷,可民坊提供给学子们年酬就超过了三十银。”

  皇家理工学院的牌额是皇帝亲笔御书,而在入门也有一块卧石,上面写着: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站在卧石前,沈鲤汇报了学子的情况,和国子监同等规模的大学堂,看起来很多,但远远不够用。

  皇家理工学院去年毕业了一千四百名学子,留校、考格物院的学子仅仅不到四百名,剩下的全被民坊给抢了去,其中会计类的学子,朝廷只留下十人,剩下的七十人,都去民坊、商帮、商行做了账房先生,做账房先生,年酬起步就是二十四银。

  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的严重。

  今天早上廷议的时候,户部在文华殿上拍了桌子,质问礼部,说好的二十人打算盘的审计吏员,礼部就给了三个人。

  户部年终审计,人才缺口最大,最起码缺了二百人,才能按期把审计账目做完,理工学院好不容易培养了这么多的账房,结果全都流入民间,户部的愤怒可想而知。

  户部本来打算用十五年的时间,打造出一支超过五百人的审计,把大明的账目好好算明白。

  “陛下要不要强令比例留任?”沈鲤低声说道。

  皇帝还没进门,礼部就给了皇帝一个大难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因为薪酬的问题,很多的学子选择了走向民间,设立皇家理工学院,解决朝廷人才短缺的目的,没有有效完成。

  沈鲤这意思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