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剧本杀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上国之民,不拜下邦之主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上国之民,不拜下邦之主

的一块蛋糕,这是大明官场的起点,科举是万众瞩目,所有人都死死的盯着这场饕餮盛宴,生怕该自己的那一份,被别人给吃了去,而今年多了一个武后生分蛋糕。

  复读生不足为虑,他们之前考不上,这次能考中的概率并不大。

  而科道言官对武后生的举报,让文华殿的氛围更加凝重,因为大明新政的结果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权力的分配,更加简单的说,有些人急了,但碍于戚继光还在京师,不敢太过分。

  都察院总宪海瑞说道:“陛下,科道言官并未诬告,武后生确实有四十二人,谎报了年龄,本来十六七岁,报为了二十一二。”

  海瑞是骨鲠本骨,他对举报的内容进入了深入的调查,确实是谎报了。

  这种虚报年龄,是非常普遍的,但通常都是往小了报,为了仕途,超过三十岁再考中进士,这辈子也别想踏入文华殿成为明公之一了,因为从进士一步步爬到文华殿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路要走,甚至更久。

  虚报年龄是科举中严查的范围之内。

  而这批武后生的情况不一样,是往大了报,因为年纪小,参加科举的话,会给人一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印象,所以要往多了报,这也是不被允许的。

  儒家传统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的顺序是不能变的。

  考进士虽然没有硬性的年龄限制,但一般是二十岁以上,因为十六岁就要婚配了,考中举人意味着你完成了修身;婚配,婚后三年才能为家,结了婚之后,三年之内没有不和睦的事情发生,才能称之为齐家。

  因为宋朝榜下抓婿的荒唐事一次次的发生,所以大明考进士之前,一般都要成婚。

  “那这些科道言官怎么不说熊大?熊大今年才十七岁,怎么这四十二个人的名单里,没有熊廷弼?”朱翊钧拿起了名单,看着海瑞询问道,敢举报武后生,不敢举报熊廷弼,熊廷弼也谎报了年龄,十七岁写成了十九岁。

  “熊廷弼是元辅的弟子。”海瑞十分平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现在海总宪也变得圆滑起来了?科道言官什么时候怕过元辅?熊廷弼是因为他是元辅的弟子才没人敢攻讦,甚至连名字都不敢写上吗?”沈鲤笑了笑,道破了海瑞的圆滑。

  沈鲤的意思是科道言官怕的是皇帝,不是张居正,前几天骂张居正阻塞言路的奏疏都一箩筐,张居正不能跟言官计较,因为跟言官计较,就是擅权。

  皇帝一口一个熊大,叫的很是亲密,当年张居正的全楚会馆都已经不收门生了,是陛下带着十一岁的熊廷弼到全楚会馆逼着张居正收徒,就是为了给熊廷弼一个身份。

  熊廷弼出身卑微,放牛郎,别说朝中有什么势力了,就是在他们老家都没有势力可言,要不是天生神力被遴选为了潞王府亲卫,熊廷弼还在挣扎求生,熊廷弼连寒门都称不上,他们家压根就没有门第。

  之前很多人都认为熊廷弼是皇帝硬推出来跟文官打擂台的棋子,所有人都在等着类似于伤仲永的事儿发生,幸进之人,不可能有好下场,但并没发生,熊廷弼十六岁三箭定阴山,明明已经走上了通天的捷径,可他偏偏选择自己努力。

  朱翊钧真的喜欢熊大,大抵是老天爷不想看到大明灭亡,才刷新出了这样的人杰来挽天倾,熊廷弼从小到大,符合朱翊钧对人杰、猛男的所有印象,从不软弱,从不畏惧,心怀天下,而且目标坚定,一步一个脚印,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退缩。

  弘毅士人。

  熊廷弼的人生历程,并没有向着伤仲永发展,而是奔着霍去病去了。

  “科举年龄,可有明文规定?”朱翊钧看向了刑部尚书王崇古询问道。

  “回禀陛下,未有此规定。”王崇古立刻俯首说道,这都是潜规则,不是硬性规定,大明对科举的硬性规定就是举人,三次考不中就不能考了。

  年龄造假多数是为了前程,大明律没有规定谎报年纪的处罚,一般都是纠正。

  张居正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这件事,臣以为不能含糊其辞,否则到时候谎报年龄必然蔚然成风,此端一开,恐无宁日,臣以为理当严旨,责令他们符合年纪再考。”

  张居正其实在提醒陛下,很多规矩的形成,都是历史的教训,到时候靠着跳绳进国子监,十三岁的状元、欺世盗名把别人的功劳张冠李戴自己头上(李开藻、李开芳兄弟二人),好好的科举,又变成了身份政治,这种事儿若是发生,那都是国朝丑闻、大明笑话。

  科举是为国选士,马虎不得。

  “先生所言朕以为善,防微杜渐,那就形成明文吧,日后会试,就以十八岁为限,不得虚报年龄。”朱翊钧认可张居正的说法,这些十六七岁的武后生,就先成家,再沉淀沉淀。

  张居正就是十六岁中举,一直拖到了二十二岁才考进士,少年负盛名,反而是累赘。

  “臣遵旨。”张居正俯首领命,写进大明会典里,形成永例。

  这一次,科道言官大胜,他们举报的四十二名武后生,再加上一个熊廷弼,不得参加这次的会试,下次成丁再来,科道言官也不可能继续追击了,若是有别的舞弊情况,言官们就不会拿年龄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进行弹劾了。

  曾省吾见此事事了,拿出了一本奏疏,面色奇怪说道:“前线奏闻,开城沦陷,倭寇入开城,三日杀五万。”

  临津丢了没几天,开城也就丢了,君王李昖跑了、能打的武将战死了、城中都是败兵在烧杀抢掠,而倭寇可谓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开城,为了跟败兵抢收,屠杀不可阻挡的开始发生。

  “朝鲜人真的是倒了八辈子霉,碰上这么个君主,这李昖甚至都不如安东尼奥!安东尼奥为了葡萄牙都能拼上性命!”朱翊钧吐了口浊气,已经失望到了极点,就不会更失望了。

  当年,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